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難!

導語:《當怪物來敲門》對善惡、信仰、自我和死亡的大膽探討是少有的,它對觀眾的啟迪意義也遠遠超出了四個故事的範疇。

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難!

心理的成長

《當怪物來敲門》以魔幻的手法展示了小男孩康納在樹怪的幫助下排解心理困難、逐漸成長的過程,康納面對母親死亡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反映是人類不可避免的痛苦,而樹怪講述的故事背後所傳遞的思想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存有的疑惑。

樹怪給康納講述的故事和康納自己的內心隱射了四個極富意義的命題:如何看待邪惡與善良,是否願意堅守自己的信念,如何看待自己的存在以及對待生死的態度。

四個命題從不同的角度來構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意識層面和心理層面的高度來推動內心的成長

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難!

樹怪通過故事排解康納心理障礙的過程其實是為了啟發康納,並希望康納能夠自我解救,而樹怪不僅是母親愛的寄託,它更是康納的內心獨白

造成心理障礙的原因往往是自己導致的,排解心理障礙同樣需要自己去尋找出路。

令人為難的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我們不敢窺視自己的內心。

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難!

人內心的脆弱在一次次的困境中就可見一斑,附加於困境之上的心理障礙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夠排解。

於心理而言,困境可以是毀滅的力量也可以是成長的動力,但是對於我們而言,成長才不會將我們推向深淵。


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難!

生死教育

生與死可以說是貫穿整個影片的命題,康納所有的心理障礙都可以歸結為對生的不捨和對死的懼怕

其實,當我們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可能都如同康納一般脆弱,我們雖不可改變死亡這個結果,但是卻可以改變對生死的態度

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難!

《當怪物來敲門》以未成年人的視角來講述死亡在中國是極為忌諱的,可是對於西方來說這是一堂不可多得的死亡教育課。

《當怪物來敲門》並不是要讓康納以及現實中一樣的未成年人去感受和承受死亡的痛苦,恰恰相反的是,只有正視死亡,排解了內心對死亡的恐懼和遺留的心理障礙,生才會更加精彩更加有意義。

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難!

喬布斯曾說:“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明”,可是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死是一個極為忌諱的詞。

我們對死亡的懼怕企圖在宗教迷信中尋求安慰,甚至是達到了避而不談的境地,可是越是這樣我們越無法正視死亡。

缺乏死亡教育的中國人不僅沒辦法正確對待死亡,甚至連生也很敷衍,畢竟只有正確認識了死亡,生才會更有意義,活著也才會更有意義

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難!


我們對於死亡教育的迫切需求就猶如干旱之於雨露,而對死亡的恐懼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也需要在死亡教育中逐漸去排解。

關於活著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