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在紛亂的三國時代,英雄輩出如過江之鯽,在這個時代總能找到讓人為之心動的英雄。忠義有關羽、忠節有諸葛、意氣風發有周瑜、才氣逼人有曹操,不一而足。而諸葛亮在整個三國的英雄人物中卻是最光輝、最令人動容的那一抹色彩。

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之所以名流千古,在今天任何人都能從他身上體會出不同的感悟。有人崇拜他的足智多謀,有人喜歡他的雄韜偉略,有人感慨他的勵精圖治,有人推崇他的鞠躬盡瘁。留給人們太多太多的精神財富與傳奇故事。而諸葛亮作為一代名臣絕對擔得起英雄二字,但無奈英雄多悲哀。

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公元207年,劉備四十七,髀肉贅生,顛沛流離,無立錐之地。當時天下三分之二盡在曹操掌握之中,劉備是否有資格參與逐鹿,可能連劉備自己都不敢多想。找一個安身之所都是一種奢侈,根據當時政治形勢,割據一方的難度簡直是登天的級別。就在此時劉備三請諸葛亮,感念劉備誠意諸葛亮便隆中作對,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的長期規劃。又為其策劃了拉攏劉琦,招募流民的短期行動計劃,從此劉備便有了一點基礎和積累,並有了一個明確的長期目標。你不得不佩服諸葛亮洞察時局、深謀遠慮、著眼當前的這種思考能力與冷靜的分析、規劃能力。兩年後,有了地盤與基礎,諸葛亮親自出使東吳,完成了聯吳抗曹的戰略部署,並在赤壁大敗曹魏幾十萬大軍。

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此後得荊州,進西川,取漢中最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時年六十一歲。我們對比一下在得到諸葛亮輔佐的前後,劉備的人生是雲泥之別。而諸葛亮也身授丞相之職,除他之外也絕無第二人選。這裡我們看到劉備的整個發展軌跡都與諸葛亮最初的規劃嚴絲合縫。所以《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描寫雖有誇張但絕不是吹牛,憑一己之力硬是為劉備劃出了發展宏圖,並付諸實踐。最終三分天下登基稱帝,試問當時整個三國時代還有誰有此等韜略格局?或許魯肅也曾為東吳作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可真的實施起來諸葛亮面對的困難與魯肅所處的環境可是天壤之別。作為臣子他將一個毫無基業的中年屌絲輔助成為稱雄一方的一國之君,其戰略規劃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不是一般的強悍。

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劉備臨死之際,託孤於諸葛亮並留下遺言“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當自取。”諸葛亮這時可能除了恐慌之外,更多的是感激和責任吧!回覆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君不疑臣,臣不負君。他用自己的品行為這傾頹亂世注入一股清流,與“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形成強烈對比,在當時真是神話再現般的震撼。這種影響對後世是極其巨大的,為世人豎起一面榜樣的大旗。不敢說有了諸葛亮就不會再有王莽、曹操,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也許沒有管仲樂毅就沒有諸葛亮,沒有諸葛亮可能就沒有後世的岳飛、文天祥,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後主時代,諸葛亮更是事無鉅細,盡心輔佐。為了先帝遺願,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雖當時經歷了夷陵之戰,蜀中名將勁卒損失殆盡,無可用之人。後主初登帝位,王朗、華歆、陳群、許芝、諸葛璋等就紛紛寫書信給諸葛亮,大講天命人事、棄暗投明等話,勸諸葛亮投降。可諸葛亮之所以是英雄,就是在於他對理想的堅持,完全沒有把這些話放在心上。繼續奉行聯吳抗曹方針,修復與東吳聯盟關係,穩定後方。然後五次揮師北伐。

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雄心壯志,出發前上奏《出師表》,可深感其誠意與責任。前期進展順利,卻因馬謖失掉街亭而整個北伐任務失敗,鎩羽而歸主動承擔責任,自貶為右將軍。

第二次北伐,與曹魏對峙數日,最終糧草耗盡而歸,但誅殺王雙。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拿下了武都、陰平二郡,又鞏固蜀漢內部穩定。

第四次北伐,司馬懿聞之色變、畏蜀如虎。甚至射殺了魏國排名前三的武將張郃,但蜀國內部矛盾日益尖銳,長期對峙恐生內亂,最終糧竭而退兵。

第五次北伐,更是將司馬懿與曹魏政權羞辱了底朝天,諸葛亮長途奔襲求速戰,司馬懿就是縮頭不出,未能如願。最終諸葛亮是沒能打完這次北伐,而逝于軍中。令人惋惜,悲痛!

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執相印12年,據守西南之地,把一個邊陲之地建設成富饒的天府之國,還屢次攻伐數倍與蜀漢的曹魏。安撫內憂,勤於政事,而北伐與克復中原其實只是兼職工作。可想而知諸葛亮的擔當與付出也非常人可比。

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行君之權卻不失為臣之禮,代君之職而國人不疑。做到這點的絕無僅有!北方曹魏地廣人眾,實力強勁。卻繼先帝之志,不忘初心,五次北伐。雖不能改變歷史進程,卻一心盡忠,不斷給強敵施壓,使曹魏不敢妄動,後雖三分歸魏,但諸葛無愧於蜀漢,無愧於漢室。

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的悲劇在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但絕不是自不量力。在一個混亂的時代能遵從於自己內心,在危急時刻不忘君臣之義。為了先帝的遺願和自己的匡扶漢室的理想,為了一代人為之付出心血的一片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未成功,但給蜀漢延長了多年國命,為一個君臣顛倒的年代樹立了一個光輝的賢臣榜樣,這就是諸葛亮。

他是千古名臣,他的英雄情懷與悲劇色彩令人動容,他就是諸葛亮

最後奉上諸葛亮《出師表》再看看他的一片赤誠之心。“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歡迎留言,請關注 五度傳家,後續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