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唐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中國古代出現過的“唐”政權共計5個:

以唐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唐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那麼,這五個跨越三種社會形態且連“規模”都毫無重複的“唐政權”,都是因何自稱為“唐”?因何史稱“某唐”?且看下文一一道來:

唐之淵源:陶唐、古唐、叔虞之唐

“唐”的源地在山西臨汾,具體位置可能是古稱“平陽”的臨汾市區,或晉國早期都城所在的翼城縣境。

以唐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唐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汾河下游今地名與先秦晉唐古地名的分佈示意圖

第一個在史冊上被稱為“唐”的政權,應屬堯帝所屬的陶唐氏族部落,考慮到堯帝本身極有可能並不存在(至少無法“證有”),以及晉國立國以前確實有一個在史籍記載與出土文物雙重證明了的“唐邦”存在。那麼,我們只能確認:確實存在一個唐部落,活躍於夏商時期,並逐漸成為商王朝在晉西南一帶的“與國”型唐邦。

至於,這個持續至公元前1046年前後唐邦是否能與早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滅亡了的陶寺文明並稱陶唐,就難以輕易下結論了(考慮到襄汾與翼城並不算遠,唐邦繼承陶寺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雖然傳統史家更容易把陶唐氏堯帝與唐邦並稱,以至於習稱“陶唐”,但以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文獻學、考古學證據來看,似乎還是稱之為“古唐”更為合宜。

周成王時期,古唐邦發生動亂,周王室派叔虞前去平定,一如伯禽封魯、姜望封齊,均是具有軍事殖民性質的周初分封。動亂平定後,封君叔虞的統治在三年之內便相有了顯著的成效,並以一禾兩穗的“嘉禾”向周王進獻。

商周之際的古唐與叔虞所封之唐,應當處於一個位置,從近年來的考古發現來看,寒鯤猜測:翼城縣西的“葦溝——北壽城遺址”或許便是古唐之城邦、叔虞之邦邑所在。

西周中前期(成康時期或昭穆時期),還有一批姬姓貴族被分封到了漢水東北岸的大別山麓,用來守護湖北大冶一帶銅綠山開採出來的戰略資源——銅,並將開採出的銅向西北運送到周王室官營鑄銅作坊裡,從而鍛造成周王室的青銅禮器與兵器,這些諸侯國被稱為“漢陽諸姬”,其中就有一個從汾水流域遷徙過來的“唐國”,被分封在如今的隨州市唐城鎮處,一直存續到後來楚國吞併漢陽諸姬。寒鯤猜測,這個唐國或許是唐叔虞的另一支沒有掌握晉國政權的後裔。

以唐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唐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祭奠唐叔虞及其母邑姜的太原晉祠

唐之光大:唐朝

唐朝之唐,來自李淵在稱帝以前從傀儡皇帝楊侑那裡封拜的王爵——唐王,李淵之所以稱“唐王”,除了李淵祖父李虎、父親李昺所襲唐國公爵位的因素(食邑或在古唐地附近?),也有起兵於晉陽的緣故,而晉陽之所以是“唐地”,其實是個誤會。

我們都知道華夏文明在三代時期(夏、商、西周)的主要活動範圍其實僅僅包括:關中平原、晉西南河谷、豫西丘陵、淮泗上游與河濟沖積平原,這個範圍內雖然也雜居了不少非華夏族群,但在這個範圍以外是絕然沒有華夏族群成員的。那麼,被推崇出一個堯帝的陶邦或唐邦又怎麼可能存在於晉中盆地呢?更何況,無論是陶寺遺址的發現,還是曲沃翼城一帶關於唐晉古國的遺址的發現,都為唐在晉西南提供了充沛的實錘,唐堯在太原之說顯然是荒謬的。

那麼,太原(晉陽)又是怎麼在隋唐之際被認為是“唐晉之地”了呢?私以為,這是因為漢唐之際的古人把趙簡子營建的晉陽城(及由此而來的晉水)想當然地當做了燮父遷晉之所在,並進一步把叔虞之唐也強安了過來,這才有了“晉祠”這座本應當出現在晉西南的祭奠邑姜與叔虞的祠廟。從晉祠大規模擴建於北齊來看,或許也是漢唐之際晉陽城軍政地位的不斷加重,使得此處被政治性地強化成“唐晉源地”所致。換言之,古人對於“唐晉源地”的誤會是晉陽城所致。

唐朝往往就被史家習稱為“唐朝”,因為在唐朝的深遠影響力面前這樣稱呼並不會有多少歧義。偶爾“唐朝”也會被稱為“李唐”便是以姓氏冠名的顯例。李與唐的緊密結合,亦可在下面將要提及的後唐與南唐中看到,若不是因為唐朝滅亡後不到四百年,統治者便不再流行使用古國名稱來為自己的政權冠名,李唐或許也會像劉漢那樣,再多產生幾個李姓人創建的唐政權。

以唐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唐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前的丹鳳門仿造建築

唐之攀附:後唐、南唐

後唐與南唐在建立之時,距離悠悠大唐滅亡的907年分別只有16年與32年,不論唐朝後半期是怎樣掙扎在藩鎮林立、宦官弄權的苟活線上,“唐”在五代十國就像“漢”在魏晉南北朝時一樣,具有遠強於其他名號的政治號召力,而且這種號召力也與“劉漢”一樣,需要結合特定的李姓人,方能不打折扣地發揮較強的號召力。

後唐與南唐均是根據“李姓”本身確定其國號的,雖然李存勖其實是來自西域的沙陀族群的賜姓軍閥,李昪也是先以徐溫養子徐知誥的身份稱帝建齊(937)後改李稱唐(939),前者絕對與李唐皇室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後者則極有可能是強行攀附。

後唐之“後”是因為五代中的梁唐晉漢周,均曾被使用過,為了與以前的“梁唐晉漢周”相區別,且保持五代的“命名統一性”,所以並稱為“後”,是時間先後所致;南唐之“南”則是因為南唐的國都與主要國土均在中原以南的南半中國,是地理方位所致。

以唐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唐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