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西直門位於北京內城西北,原為元大都和義門,明初改建北平城,廢元大都東北、西北的光熙、肅清二門,北垣南移五里,此門成為了北平城西北門,仍沿用元大都舊稱和義門。明永樂皇上朱棣決定遷都北平,升北平府為北京,大興土木,營造宮室和城池。北京城垣加高、加厚,並全部包甃城磚,九門重新命名,此門定名西直門。這組照片從1880年代到1980年,跨越百年。展示了西直門的晚年演變,也從中展現了近代的歷史滄桑。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750年,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圖》上的西直門圖


和義門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舊城東北營建新城時開始建造的,為大都西垣之中門。元大都各城門命名都與《易經》卦象有關,和義門取“西方屬秋、屬義之理”而得名,並將方位與五常對應(古時荀子有東、西、南、北、中五方比對五常之仁、義、禮、智、信之說),故“和義”為西方,並與東方之“崇仁”對仗。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890年,西直門南面全貌,可見內城西北角樓


明永樂十七年(1419)修繕後改名西直門,直為“有理”,理直即為“義”(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壯則勝”),故得名。西直門是京城九門除正陽門外規模最大的一組城門建築。西直門是明清兩代自玉泉山向皇宮送水的水車必經之門,因此有“水門”之稱,在甕城門洞中刻有一塊水紋漢白玉石雕,京人皆知“西直水紋”。庚子之變後至民國,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相繼建於海淀,近現代風起雲湧的學生愛國運動使海淀到西直門的道路上,前往市中心天安門的學生遊行隊伍絡繹不絕,西直門則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01年,西直門箭樓西面,庚子之變過後,市面一片蕭條


明正統元年(1436)英宗朱祁鎮命修京師九門城樓,正統四年完工。由於元大都甕城門開在正對城門的甕城最外側,甕城門外護城河上是木製吊橋,也沒有後來高大的箭樓。整修西直門時,將原甕城埋壓在新建的甕城之下,在原甕城門的位置建起了巍峨的箭樓,原甕城門被包砌在了箭樓城臺之中。甕城門洞開在了甕城的南側牆體上,並在門洞上修建了閘樓,安裝了千斤閘,這千斤閘若是放下封閉門洞可是比吊橋牢靠。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01年,西直門全貌


另外,史書中針對西直門修繕的記載有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大風毀壞西直門城樓;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大修西直門城樓、箭樓,光緖二十年(1894)修西直門至頤和園石板路,同時修繕西直門城樓,後因中日甲午戰事爆發,未及完工宣告中斷;1950年西直門城樓、箭樓及甕城曾修繕。直到1969年修建環城地鐵時將西直門城樓、箭樓、甕城等全部拆除時,在箭樓下發現被包砌在箭樓城臺內的元大都和義門甕城門,後人對西直門的前世今生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05年,明信片上的西直門


西直門,西向,與面朝正東的東直門遙相呼應,是一對姊妹門,兩門城樓建築群形制相同。到上世紀被拆除之時,是北京城當時最後保存最為完整的一組古代城門建築群,城樓、箭樓、甕城、閘樓,以及比鄰城牆,雖失修飾,但是完好。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05年,西直門城門洞東側進城的騎驢少年


根據瑞典學者喜仁龍在1924年出版《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中的描述:“無論從哪個方向觀看,西直門都顯得氣象不凡。沿通往城門的寬闊街道接近城門時,遠遠就可以看到聳立於一片樣式相同的低矮建築之上的巍峨城樓,那些排列在街道兩旁的低矮建築,形制較小,因而把城樓襯托的格外高大和雄偉。從城外接近時,但見方形甕城和箭樓在四周赤裸的地面上拔地而起,頗具城堡氣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甕城長而直的前牆有力撐持著雄偉箭樓,它們給人的印象比城門處更蒼勁,更雄偉。城門的側面,尤其是南側面,最清楚地展示出整個建築群的規模。門樓與略低於它的箭樓,配合得十分協調;兩樓線條筆直,輪廓鮮明,造型遒勁有力,倒映在城下池塘中,更增強了氣勢磅礴的效果。”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05年,西直門全景


西直門城樓,臺基底寛40.9米,城臺頂進深24米,城臺高10.75米,內側券門高8.46米,外側券門高6.3米。城臺內側左、右馬道寛5米,城樓面闊五間,連廊面寛32米,進深三間,連廊通進深15.6米,樓連臺通高32.75米。下層簷柱24柱,上層簷柱16柱。三滴水重簷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戧脊走獸7個。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08年,西直門箭樓西面和西外大街


西直門箭樓,面闊七間,規制與內城其它門箭樓基本相同。內側廡座面闊五間,樓連臺通高30米,俯視呈“凸”字型。屋頂形制為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重簷歇山式,面闊七間,後出抱廈五間,抱廈頂是單獨的單簷歇山式。對外的三面牆體上下共設四排箭窗,正東面每排12孔,兩側面每排各4孔,後抱廈兩側面無箭窗(這是西直門箭樓區別於其它各門箭樓的顯著特點),總計80孔。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09年,西直門北側新建的西直門火車站停車場,畫面右側可見內城西北角樓城臺


甕城為方形,東西長62米,南北寛68米,甕城內東北角建關帝廟。在甕城南牆闢有一甕城門洞,門洞上建有單簷硬山頂閘樓,有兩層12孔箭窗,與城門方向成曲尺型,以利屏蔽城門。城外護城河石橋建在甕城頂端外。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09年,西直門北側新建的西直門火車站停車場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09年,西直門箭樓西側護城河橋外的鐵路道口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10年,西直門箭樓西面和西外大街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11年,西直門北側偏西的西直門火車站站房和月臺,沿月臺棚頂可見外城西北角樓城臺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15年,西直門箭樓西面和西直門外大街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城樓南面,城牆內側南馬道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城樓西北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城樓西面,甕城內東北角關帝廟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城樓西面甕城內,由箭樓城臺上向東拍攝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城樓西面甕城內,由箭樓下向東拍攝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箭樓東面,甕城內的關帝廟院內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箭樓西北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南面全貌及護城河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甕城內東南角及閘樓門洞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甕城西南角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甕城西南角及箭樓南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甕城閘樓門洞南望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1年,西直門甕城閘樓南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5年,西直門箭樓西面和西外大街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9年,孫中山靈柩由暫厝處北京香山碧雲寺起靈行經西直門內,到前門火車站送上專列啟程,奉安南京中山陵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29年,西直門外大街,該年農事試驗場改稱天然博物院,後來西外大街一度被叫做博物院路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30年,西直門箭樓南側,甕城外塵土飛揚時的道路、攤鋪、馬車和行人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30年,西直門箭樓南側,甕城外的攤鋪、道路和洋車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30年,西直門箭樓西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31年,西直門箭樓東面,樓頂已塌陷,後抱廈頂塌毀嚴重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31年,西直門箭樓西北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32年,西直門甕城閘樓南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35年,西直門箭樓西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35年,西直門箭樓西南面,繞過西直門箭樓進城的燕京大學遊行隊伍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36年,西直門雪景,在高梁橋附近拍攝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0年,西直門內大街,日偽時期試製燒“石炭”汽車在試跑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0年,西直門外東北方,在高粱橋附近長河拍攝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5年,西直門箭樓西南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6年,西直門箭樓西面,鐵路道口和西外大街,箭樓城臺前有國軍陸軍第九十二軍政治部新刷的標語“鞏固統一保障和平”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6年,西直門甕城外箭樓西側鐵道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6年,西直門西南面城外鐵道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7年,西直門航拍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7年,西直門箭樓西南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9年,解放軍開入北平城,進西直門時拐入甕城閘樓門洞進城,箭樓城臺上還掛著“戡亂建國”的標語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9年,西直門城樓東面,坐著十輪大卡開進城的解放軍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9年,西直門箭樓西面和西外大街,解放軍開入北平城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49年,西直門西南面全貌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50年,西直門城樓東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50年,西直門西南面,城樓、箭樓、甕城、閘樓等城門建築挺拔完好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53年,西直門城樓東面,中蘇蜜月期,城樓上的標語口號“中蘇兩國人民的偉大的牢不可破的友誼萬歲”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54年,西直門箭樓樓西北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54年,西直門南面全貌,可見城門建築完整保存著,尚有前兩年修繕過的痕跡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54年,西直門甕城北側城牆新闢出城門洞透過門洞可見甕城西北角,西外搭著腳手架,正在修建的“蘇聯展覽舘”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54年,西直門甕城南側城牆新闢進城門洞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55年,西直門航拍,城門兩側甕城外的城牆上各開闢了一個門洞,車馬行人繞甕城外,走這兩個門洞進出城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59年,西直門內進總站的有軌電車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60年,西直門城樓東面,畫面中的無軌電車是5路,終點站車場就在甕城裡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60年,西直門城樓西面,可見無軌電車停靠總站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60年,西直門箭樓東面,甕城內的5路無軌電車站,遠處可見蘇聯展覽館(此時已改名北京展覽館)及新落成的北京天文館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61年,西直門城樓北馬道,32路公共汽車終點站,可見西北角樓城臺及登城馬道,六層的現代樓房當今仍矗立在二環路邊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61年,西直門城樓南馬道及南側城牆門洞,迆南城牆已圮廢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61年,西直門箭樓西面和西外大街,“上海581”三輪卡剛出來兩年多,街上跑的轎車是波蘭的“華沙20”或“勝利20”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69年,拆除西直門時,發現包砌在箭樓中的元大都和義門甕城門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69年,西直門甕城南側閘樓被拆除,露出了千斤閘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69年,西直門正準備拆除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69年,正在拆除西直門城樓,剩下光桿十幾根柱子,城臺已扒了皮

畫說北京丨內城老九門——西直門


1980年,西直門立交橋通車,中心位置大概在原甕城的中心,此橋壽命僅維持了不足二十年即被拆除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