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生態環保工作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矢志傾力治汙,奮力攻堅克難,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環保影響力不斷增強。

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8月9日,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大會提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為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學指引。

銅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9月28日,市委書記楊長亞在市環保局調研時強調,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11月13日,市長李智遠在檢查中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時要求,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格按照中省環保督察要求做好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切實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共享生態治理成果。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下沉我市開展督察。11月3日至12月3日,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陝西開展“回頭看”。“回頭看”期間共交辦我市環境信訪問題45件,佔全省的2.6%,辦結45件,辦結率100%,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

銅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試點工作。2018年銅川被列為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17個試點地區之一,同時被列入全省“1+4”試點模式。試點期間,全市共核查工業企業1511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1469家,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51家,清查生活源鍋爐440臺、入河排汙口63處,開展水質監測比對26處。累計試填樣表6輪次,向國家普查辦反饋問題建議三大類52條,為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全面開展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借鑑。

銅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汾渭平原強化督查和“一市一策”跟蹤研究工作組進駐銅川。8月20日,生態環境部汾渭平原強化督查組進駐銅川,對我市開展為期8個月的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截至目前,檢查企業(點位)1249家,發現交辦問題412個,已整改到位390個,整改率為95%。10月17日,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簽訂“一市一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汾渭平原“一市一策”跟蹤研究工作組進駐銅川,為我市精準治霾、科學治汙“把脈會診”。12月18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一市一策”鐵腕治霾系列專項行動方案》。

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實現新突破。8月1日,西安某公司因向我市境內非法傾倒含有重金屬的汙泥被耀州區環保局依法處罰80萬元,成為我市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環保罰單。9月5日,耀州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李某某涉嫌非法採礦罪暨全市首例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檢察機關首次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出庭。兩個案例表明,全市環境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機銜接,嚴打環境違法的高壓態勢已經形成。


銅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銅川首次實行重汙染天氣機動車限行。11月30日,銅川發佈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12月1日零時起首次實行機動車禁限行管理規定,禁止低速貨車、渣土車等車輛在市區通行,同時限行20%的社會車輛。通過廣泛宣傳,人性化執法,限行政策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銅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我市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制定出臺了《銅川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實施辦法(試行)》和《銅川市主要河流水汙染補償實施方案(試行)》,對空氣質量PM2.5、PM10濃度和水質考核斷面未達標的區縣實行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鉤的獎懲制度。前三季度扣繳區縣汙染補償資金2597.15萬元,其中,大氣汙染補償資金1919.75萬元,水汙染補償資金677.4萬元。

三家單位被命名為省級綠色文明示範單位。

“六·五”前夕,銅川市第一中學、銅川供電公司、安泰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被省政府命名為第十批省級綠色文明示範單位,市財政局、耀州區馬咀村等11家單位通過省級綠色文明單位複審,保留省級綠色文明示範單位稱號。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創建省級綠色文明示範單位24個。

市環保局被評為全省環保系統先進集體。市環保局被省生態環境廳、省人社廳評為全省環境保護系統先進集體,成為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之後唯一獲此殊榮的地市環保局。全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被省廳考核為優秀,建成岔口國控水質自動監測站並投入運行,完成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調整,153個水環境汙染問題已全部整治到位,在全省率先完成高排放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任務,全年收穫優良天數為235天,位列關中五市第二。“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主辦方負責人在銅川入選時說,“從體驗的幸福來看,銅川的生態環境指數有突飛猛進的進步,作為一個地處西北的城市,銅川在這一方面的提升很難得。”(通訊員:高峨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