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多数情况下,针对的是怎样的用户?

互联网刚刚出现时,大部分的流量都被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掌控着,信息通道是有限的,所有的服务在到达树状结构的末端之前,必须全部集中到一起,然后再流向用户终端。

移动互联网的魔盒被打开之后,信息入口由集中走向分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信息入口。手机入口从浏览器到应用商店,再到超级App、手机桌面,众多的应用提供商在不断地“争上游”。

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多数情况下,针对的是怎样的用户?

应用提供商应树立分散化思维,一些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应从“非主流”切入,找到细分市场,把产品或者服务做好。然后利用各种“风口”扩大影响,进而站稳脚跟,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场景化思维

互联网初始阶段,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发展都是以功能为导向的,智能手机的普及,涵盖了极为丰富的应用场景。交易场景、搜索场景、社交场景等无处不在。

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多数情况下,针对的是怎样的用户?

在场景化模式下设计产品,需要针对应用场景化,在场景切入之后,根据用户需求整合应用内容。例如,街头打车需要考虑的是用户的位置、如何确认、联系、支付、互动评价等。只有和具体的生活场景结合,用户才可能被直接触发。在此基础上,才打造完整的服务平台。与单个应用工具相比,平台包含了较多的场景,因此比较容易吸引和留住用户。

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多数情况下,针对的是怎样的用户?

个性化思维

互联网让人性得到了更多释放,人们有了充分表达个性的机会。遗憾的是,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多数情况下,针对的是群体用户,单个用户的面目是模糊的,只能以群体存在。这是因为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中,大部分的流量被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掌控着,只能基于大流量来获得群体用户,同时还受到数字化水平的制约。

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多数情况下,针对的是怎样的用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