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在多數情況下,針對的是怎樣的用戶?

互聯網剛剛出現時,大部分的流量都被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掌控著,信息通道是有限的,所有的服務在到達樹狀結構的末端之前,必須全部集中到一起,然後再流向用戶終端。

移動互聯網的魔盒被打開之後,信息入口由集中走向分散,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信息入口。手機入口從瀏覽器到應用商店,再到超級App、手機桌面,眾多的應用提供商在不斷地“爭上游”。

PC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在多數情況下,針對的是怎樣的用戶?

應用提供商應樹立分散化思維,一些創業型的互聯網公司應從“非主流”切入,找到細分市場,把產品或者服務做好。然後利用各種“風口”擴大影響,進而站穩腳跟,尋求進一步的發展。

場景化思維

互聯網初始階段,各類產品和服務的發展都是以功能為導向的,智能手機的普及,涵蓋了極為豐富的應用場景。交易場景、搜索場景、社交場景等無處不在。

PC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在多數情況下,針對的是怎樣的用戶?

在場景化模式下設計產品,需要針對應用場景化,在場景切入之後,根據用戶需求整合應用內容。例如,街頭打車需要考慮的是用戶的位置、如何確認、聯繫、支付、互動評價等。只有和具體的生活場景結合,用戶才可能被直接觸發。在此基礎上,才打造完整的服務平臺。與單個應用工具相比,平臺包含了較多的場景,因此比較容易吸引和留住用戶。

PC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在多數情況下,針對的是怎樣的用戶?

個性化思維

互聯網讓人性得到了更多釋放,人們有了充分表達個性的機會。遺憾的是,PC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在多數情況下,針對的是群體用戶,單個用戶的面目是模糊的,只能以群體存在。這是因為PC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中,大部分的流量被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掌控著,只能基於大流量來獲得群體用戶,同時還受到數字化水平的制約。

PC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在多數情況下,針對的是怎樣的用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