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挑一的学生会主席 究竟是多大的“官”?

近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干部逞“官威”一事引发热议。


万里挑一的学生会主席 究竟是多大的“官”?


这个发生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一个社联群里的四句对话,成为今年十一假期的段子。“杨主席也是你们能直接@的?”不少网友调侃同时,也发出疑问高校学生会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会主席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官儿”?

先来看下高校学生会的组织架构,“杨主席”究竟在哪一级?


万里挑一的学生会主席 究竟是多大的“官”?


校学生会,院系学生会,班级管委会三级,每级均有自己独立的组织构架,相互间并无直接隶属关系,但在每个层级内部,则存在着明确的职位层级关系,即主席>部长>干事或班长>委员。这种内部形态正好契合了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对官僚制的定义,即包含分部——分层、指挥——服从等行为特征的组织形态。在这种组织内,越接近顶点人数越少,越接近顶点权力就越大。“杨主席”如果刚好是校级学生会主席,那参照这个定义来看,他确实是个“大官”。

现实中,当上校学生会主席也绝非易事。2018年7月19日,中山高校学生会干部选拔,在中山高校3个校区5个校园现有的3.3万本科生中校学生会骨干共计210人,不到全校总人数的1%,在这1%中,学生会主席只有1个,在全校范围内可谓万里挑一。

万里挑一的“杨主席”怎能和一抓一把的“杨学长”一样呢? “杨主席”日常是如何做到 “一呼百应”呢?

高校学生会主席到底有多大的权力?

我国高校学生会是在党组织领导下,团组织指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其主要任务是为全体在校生提供服务,丰富其课余文化生活,如下图所示,学生会的主要功能是“搞活动”。


万里挑一的学生会主席 究竟是多大的“官”?


主营“搞活动”的学生会主席是如何一步步架起“官威”的呢?

首先,学生会成员在高校生活中最大的两项福利“保研推优”和“奖学金”上有着特有的优势。因为获得福利的必备条件中,除了品学兼优外,综合素质、组织能力,校内知名度等条件都是普通学生很难获得,而学生会成员额外拥有的送分项。所以,不管是“保研推优”还是拿“奖学金”,都会是学生会成员机会更多。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学生会成员身份高于普通学生的假象。

其次,在学生会内部又存在着“权力分等”的现象。老师直接传达指示学生会主席、主席管理部长、部长使唤副部长、副部长命令打杂… 一级级的迭下来,主席就变成了除老师之外,在学生会内部最高的存在了。如果再加上学生会本身赋予其成员的优越感,做上了“主席”似乎就真有了能在全校“一呼百应”的感觉。

社会风气让有些学生干部自我定位发生错位,这种“官威”也仅是象牙塔内自我加持的幻觉罢了。

重点大学的辅导员行政级别相当于副科级,学生会干部并无行政级别,从级别上,杨主席们不算太大的官,从功能上,杨主席们也未握有任何实质的权力。如同十一假期火爆朋友圈的截图一样,杨主席们的高高在上“身份”在真实的话语空间中更多的是“收获”网友看段子一般的嘲讽。

10月6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1所高校联合发起了《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干部自律公约》。《公约》以书面文件形式对学生组织官本位思想提出反对,发出恪守学生学习本分、牢记学生组织宗旨、永葆理想主义情怀、扎扎实实做事、营造平等氛围和摒弃庸俗风气等六点倡议。

“公约”之下,未来还会出现“张主席”、“李主席”吗?

中国教育报《高校学生会屡遭非议 学生干部被指"学生官"》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全国学联秘书处《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制定办法》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

科技风杂志《中美高校学生会对比研究》

八所采样高校官方网站相关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