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謀人,謀事,謀天下,其實也有鮮為人知的小黑點

三國,一盤隨時可以進行較量與廝殺的圍棋,進兵者,進而攻城,再而攻帥。鹿死誰手,還在斟酌中見分曉。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決定出山輔佐劉備,諸葛亮就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諸葛亮謀人,謀事,謀天下,其實也有鮮為人知的小黑點

我們許多看《三國演義》的朋友,對這位劉備的智多星——諸葛亮可謂是十分的欽佩,喜歡他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確,諸葛亮就像一部儲存很多兵家計策的書,很聰明。但是呢,他這麼聰明,有什麼失誤呢?

諸葛亮在最初就以《隆中對》為劉備分析了當下時局,併為劉備描繪宏圖。劉備一心想光復漢室,諸葛亮就為劉備分析各地兵力分佈。

諸葛亮謀人,謀事,謀天下,其實也有鮮為人知的小黑點

曹操手握重兵,已經逐步掌握北方地區,劉備現今沒有能力去抗衡。孫權三代聚居東吳,根基穩,不能征戰但可以結盟。也就出現後來諸葛亮自薦去東吳,勸說孫權與劉備一起結盟。還分析了劉備現今可以劃為自己勢力的兩個地方——荊州與益州,等有了實力就可以光復漢室了。不得不說諸葛亮配得上足智多謀這個稱號,能夠很好分析局勢併為劉備選擇更有利的策略。

諸葛亮謀人,謀事,謀天下,其實也有鮮為人知的小黑點

只是策略是頂好的,卻忽略了征戰後百姓內心的渴望。在劉備進行征戰荊州與益州時,戰略上已經形成了先戰的策略,對士兵的損耗是極為大的。奪取益州後到蜀漢後期就已經形成常年征戰的狀態,對於民生,百姓是苦不堪言。自古以來國家之間開始征戰就是百姓安穩日子的結束,戰爭帶來的是不幸,卻在紛亂的時期不得不戰。

那每個人選擇也就不同。後期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輔佐劉禪。劉禪這個人本身就沒有什麼才能,更是在諸葛亮過勞而死後,掌握了實權。在曹魏進行偷渡陰平後,百姓渴望過上安穩日子,讓劉禪不得不選擇投降,導致蜀國覆滅。

諸葛亮謀人,謀事,謀天下,其實也有鮮為人知的小黑點

諸葛亮的失誤還在於不注重荊州。當時奪取了益州與部分荊州。荊州在地勢上佔優勢,荊州是一個交通樞紐、繁華地帶。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的中心地帶,人人都想要荊州。《隆中對》和《榻上策》都表示出來得荊州得一統天下的籌碼。當時派遣關羽去鎮守荊州,協助諸葛亮。

諸葛亮謀人,謀事,謀天下,其實也有鮮為人知的小黑點

後來劉備又把諸葛亮調走,諸葛亮讓關羽一人守荊州。關羽生性勇猛,關羽打了幾場勝仗後,便開始有些驕傲自大。我們常說驕兵必敗。果不出意外,在諸葛亮 和劉備在前線征戰時,關羽不顧荊州重任,執意來前線對戰馬超。而且當時荊州的大部分兵力被諸葛亮提議調到巴蜀前線,導致吳軍攻打荊州時,遠水解不了近火。也就失去了這個絕佳的戰略地方。

諸葛亮謀人,謀事,謀天下,其實也有鮮為人知的小黑點

雖然諸葛亮對後期的發展的分析與實際進行征戰時所遇到的突發情況有出入,我們也不能否認的是他天生的軍事能力,能很好的分析當下紛亂的時局,並及時採取對國家最有利的策略。這失誤對時局造成不小的影響,但不影響我們對他的敬佩,何況他本身創下了許多豐功偉績。也只能說世界本來就沒有一個絕佳、十分完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