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如何擦亮天府文化的音樂“名片”

新都:如何擦亮天府文化的音乐“名片”

新都:如何擦亮天府文化的音乐“名片”

張建 攝影

露天草坪、音樂臺、稻田、音樂符號塗鴉……這是國內許多音樂節的常態,也是距離成都市中心近20公里的斑竹園三河村的日常景觀。

“今天是工作日,人比較少,週末這邊常常一座難求。”一杯時光咖啡廳工作人員說道,12月13日,當城叔來到斑竹園音樂小鎮的一杯時光時,雖然沒有表演與遊客,但隨處可見的音樂符號讓人不難想象這裡的熱鬧場景。

這裡是成都市新都區的特色小鎮,也是新都文化創新的實踐地。除了引進優秀樂隊入駐,斑竹園音樂小鎮還請來團隊總體設計“音樂文創村”,而當前,已經擁有一杯時光等3-5家音樂工作室,一個集音樂教育、培訓、表演和孵化為一體的文創產業聚集地初具雛形。

底蘊

新都:如何擦亮天府文化的音乐“名片”

張建 攝影

臨近四川音樂學院,“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新都在音樂規劃上早已積極謀篇佈局,三河村的音樂小鎮只是一個縮影,在確定“天府文脈、樂創新都”城市文化品牌下,以音樂文創產業“一中心三基地”為核心,新都正加快構建“音樂+”產業發展體系。

新都2800年城址未變、城名未改,本身就傳承了天府文化的音樂基因,如今,在文化創新的基礎上,新都這個“文化之都”也將迎來再發展。

走在新都街頭及景區,時常可見一尊尊“說唱俑”,這些正是以文物“東漢擊鼓說唱俑”為原版複製的雕塑。

“擊鼓說唱俑”不但是中國雕塑藝術史上的傑出作品,也是中國曲藝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實物資料,它的發現證明早在東漢時期,“說唱藝術”已經日臻成熟並廣泛流傳於民間,而作為說唱俑的出土地,新都久遠的音樂文化淵源也由此可見一斑。

惟妙惟肖的說唱俑,記錄了2000年前四川說唱藝人的形象。它不僅是爐火純青的漢代陶俑塑造藝術的代表,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如今的諧劇、金錢板、散打等四川曲藝的鼻祖。

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志成如是表示,換句話而言,新都的音樂文脈源遠流長。

的確,作為古蜀三都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新都音樂文化提供源源不斷的創作活力。“新都的音樂細胞很豐富,包括張傑、李宇春在內的知名歌手,都是新都走出去的音樂‘名片’。”

新都區農林局的工作人員透露,“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音樂文化也是重點挖掘的新都基因。”

以升庵文化為例,作為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楊升庵便是新都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在當代傳承創新過程中與音樂產生了化學反應。

就在今年2月份,歌劇《楊升庵》在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5所名校進行講座式演出,在演出團帶隊負責人看來,這是一次天府文化影響力的外溢——把源自4500年前、延續2300年的天府文化帶到美國,既是中國文化自信的表現,也是天府文化的魅力釋放。

11月24日,新都舉行升庵文化原創歌曲發佈會,歌曲《升庵》《桂花開時最想你》正式亮相,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聲讓升庵文化在音符中流淌,音樂文化有了更多紮實厚重的內涵。

傳承

新都:如何擦亮天府文化的音乐“名片”

張建 攝影

在新都,音樂文化符號隨處可見,除了斑竹園音樂小鎮,越來越多的特色小鎮也不斷融入音樂元素。

位於天府沸騰小鎮的瑪歌莊園便是一個例子,在其總經理付偉看來,音樂文化的融入,是其生意蒸蒸日上的“秘訣”,“在已經開放營業的一期項目,不僅能夠別出心裁地在樹上、在湖邊、在亭臺間吃火鍋,享受良好的環境,同時我們在湖中央設置了噴泉和舞臺,每天都有來自四川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在這裡進行表演。”付偉表示,二期項目還會融入更多的天府文化元素。

就在今年國慶,2018成都國際熊貓音樂節的舉辦,讓音樂與熊貓結合,“大熊貓+音樂+旅遊”的新名片讓更多人切身感受到了天府文化的魅力。

顯然,在新環境下,新都對於音樂文化的一脈相承,正是探索天府文化的“活化石”。

而這樣的傳承也將走得更遠。就在今年初,《關於轉報審批新都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4—2020)的請示》獲得四川省政府批覆,這也標誌著新都這塊傳承天府文化的沃土將迎來文脈延續和升級。

創新

新都:如何擦亮天府文化的音乐“名片”

張建 攝影

正如其名,厚植歷史的“新”都,不僅將千年文脈傳承,更重要的是,新時代,“創新”成為新都的文化新亮點。

在老新都人眼中,記憶中的泥巴沱已經完全變樣,取而代之,一個叫泥巴沱森林公園的地方悄然而起,公園總用地規模為3287畝,項目總體定位“新都綠肺”,毗河蜿蜒、森林掩映、綠草茵茵、音樂環繞,別有一番意趣。不只是音樂文化本身,基於“音樂+”的產業發展,更是新都當前的重要發力點。

新都音樂文創資源豐富聚集,將充分依託四川音樂學院等藝術資源,打造音樂文創特色街區、香城大劇院和音樂培訓中心等音樂相關產業。“新都正致力於打造天府音樂文創中心,通過做大做強音樂產業,助推‘三城三都’建設。”新都有關負責人如是說。作為成都的中心城區之一,新都的堅定步伐也正是成都加速文創產業發展、建設“三城三都”、邁向世界文化名城的縮影。

成都是全國擁有國家音樂產業基地的四大城市之一,去年全市音樂產業市場總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演唱會票房市場長期穩居全國前三;市域內有四川音樂學院、四川大學等音樂或設有音樂專業的院校10餘所……這也是成都打造國際音樂之都的底氣所在。

而未來,在成都的“三城三都”建設進程中,新都也將以音樂文創借力,讓文化之城再升級。

文 | 謝孟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