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記憶」剝羊

可以點擊下面的音頻收聽菏澤行風熱線欄目總監 海珍

的朗讀


「魯西南記憶」剝羊

魯西南青山羊


小時候在老家,每到春節就會殺豬宰羊,但我們那裡管“宰羊”叫“剝羊”,也不叫“殺羊”,或許是因為宰羊要剝掉羊皮,才俗稱為“剝羊”。那時候的羊還是魯西南青山羊,基本上每家都會養幾隻,春節期間可以剝一隻當做年貨,用於自家享用和招待客人,還可以賣些錢補貼家用。

在農村剝羊是個技術活,真正會剝羊技術的人不是很多。鄰居二叔會剝羊,每到臘月二十幾以後,他就會很忙,因為大家都選擇在這個時候剝羊。二叔就會在腰裡彆著一把尖刀,鄰居們需要剝羊的時候隨叫隨到,當然二叔剝羊也是義務的,最多吸人家幾棵香菸。

那時剝羊的尖刀是木頭把的,現在無法形容是什麼形狀,百度一下也沒有圖片。就是在靠近刀柄的地方有個弧形的刀刃,對應著的刀背也是弧形,從小時候到現在都很疑惑,這個專門設計的弧形是什麼用途?現在這種尖刀已經沒有了,弧形刀刃或許也成了未解之謎。剝羊要先給羊放血,捆住山羊的四條腿不讓它亂蹬彈,然後由一人按著羊的肋部,二叔用手把著羊頭,一刀子下去,羊血便噴湧而出,幾分鐘羊就不動彈了。放血的關鍵是找準血管,應該是羊的頸動脈,技術不好的人往往會扎偏刀子,放出來的羊血很少,會直接影響羊肉的品質,當然也會影響做羊肉湯的質量;血放不完羊就不會完全死去,有一年鄰居家剝羊,皮都扯開了,羊又翻身爬起來跑了,當然最終也不會逃脫人的宰割,大人們不會說羊的生命頑強,只會笑話剝羊的人技術太差。

羊被放完血之後,下一個工序也很關鍵,就是“吹羊”。用刀子在羊的一條後腿上割開一個小口子,再用筷子插進去捅開一個氣道,然後用嘴對著往裡吹氣,把羊吹的鼓成一個皮囊。二叔肺活量大,一手扯著割開的羊皮,一手把著羊腿,對著口子往裡面吹氣,腮幫子鼓起老高,臉憋漲的通紅,吹幾口氣就敲打幾下羊皮,一會兒便把一隻羊吹得全身鼓了起來,羊的四條腿朝天,蹬的直直的。

「魯西南記憶」剝羊

吹羊


吹羊皮又延伸一個典故——吹牛皮。雖然羊皮可以被吹起來,但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吹羊的過程既需要強壯的體魄、充沛的肺活量,更需要恰當的技巧。而對於牛來說體形龐大,皮又非常堅韌,要想把整頭牛吹膨脹起來,斷非是常人所能完成的。所以當一個人說他能把牛皮吹起來的時候,多半言不符實、不可相信,會被人們認為是在說大話,即“吹牛皮”。

吹好之後,用繩子把吹氣口紮緊,防止漏氣。然後用刀子順著羊腹面中心線割開一條縫,再順著四條腿內側各割開一條縫,沿著胸腹部挑開皮層向裡剝開幾釐米長,在剝開頭之後,便用一手只拉開被挑開的皮邊,一手用拳頭揣皮肉結合部,一會便把羊皮扯了下來。剝羊皮得需要有人扯著羊腿當助手,一般幫忙扯羊腿的是小孩子。

剝完皮之後,便是給羊開膛了。把剝好的羊 頭朝下倒掛起來,用刀子先剖開腹腔,把羊草包、羊腸子等拽出來。羊草包的包油被捲成一卷,像一個白色的長枕頭;羊小腸用筷子翻過來內壁向外,像繩子一樣纏成一掛,可以賣2毛錢,小腸是製作羊腸線(醫用縫合線)的材料,也可以做火腿腸的腸衣。大腸裡面有羊屎蛋,需要噙上一口水,用小竹筒對著羊大腸的一頭使勁將羊屎蛋吹出來。羊大腸也可以用筷子翻過來,洗乾淨,煮在羊肉湯鍋裡面,俗稱“油腸”,一吃滿嘴流油,很是過癮,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愛吃,但動物脂肪太高了,多吃對健康不好。

「魯西南記憶」剝羊

羊肥腸


卸下羊頭,羊頭通過喉管和羊肝、羊肺連在一起,叫“連肝肺”,一般是在剝羊的當天煮吃了,一家人辛苦一年了也得解解饞。好肉是不捨得先吃的,要放在春節期間招待客人。

處理羊草包要把裡面的汙物放出來,洗乾淨,再翻過來,然後用開水燙後,把內面的黑膜去掉,煮熟後可以涼拌,可以辣炒,可以燴在羊雜裡面,是一種上等的美味,也叫羊肚。如果用開水燙過或者燙不透,內面的黑膜就不能被去掉,只能用鹼液搓洗乾淨,當毛肚吃了。

羊肉對於魯西南的老百姓來講是不可割捨的美味,剝羊也是春節期間老百姓家裡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每家的羊被剝好後,大人們都會對羊品頭論足,誰家的羊肥一些,誰家的羊出的羊油多,誰家的羊皮賣的錢多等等,都會是大人們喜歡討論的話題。那時候一隻羊也代表了農村一個家庭的生活,凝聚著複雜的情感。

在家裡剝羊時我的主要任務是扯羊腿和吹羊屎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