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均工資收入增長8.3% 你又雙叒叕拖後腿了嗎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在官網發佈《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內容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較上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2018年人均工資收入增長8.3% 你又雙叒叕拖後腿了嗎

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四個來源,2018年全國居民通過這四個來源獲得的收入分別達到15829元、4852元、2379元、5168元。

相比經營淨收入、轉移淨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工薪白領相關性更大,也是很多工薪白領比較關心的兩項收入。2018年人均可支配工資性收入比上年(14620元)增長了8.3%,人均可支配財產淨收入比上年(2107元)增長了12.9%,在四大收入來源中增速最快。

財產淨收入是人們通過所擁有的動產及不動產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租房屋獲得的租金,以及投資理財所獲得的收益,等等。隨著租房市場的火爆以及理財市場的繁榮,財產淨收入在人們收入來源中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而它能在2018年取得12.9%的增長似乎並不足怪。

2018年人均工資收入增長8.3% 你又雙叒叕拖後腿了嗎

不過,人均可支配工資性收入在2018年也取得了8.3%的快速增長,這個數據對於大部分工薪族來說可能覺得有點與實不符。據瞭解,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根據全國十幾萬戶抽樣調查基礎數據,依據每個樣本戶所代表的戶數加權彙總而成。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彼時國內家庭戶數有4億多。相比4億多的家庭戶數,十幾萬戶的樣本量較小,結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未必能真實賅括全貌。

除了收入平均數,統計局還公佈了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2018年,全國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24336元,比上年增長8.6%,是平均數的86.2%。中位數小於平均數,表明超過一半居民的收入低於平均數,即不足28228元。

2018年人均工資收入增長8.3% 你又雙叒叕拖後腿了嗎

圖1: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鑑—2018》

事實上,在居民人均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居民內部的收入差距並沒有得以緩和,甚至還有擴大的跡象。根據國家統計局編的《中國統計年鑑—2018》,把全國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組後,收入最前列的20%的高收入戶在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4934.0元,而收入最末的20%的低收入戶同年可支配收入只有5958.4元,前者是後者的10.9倍,而在2013年,相關數據還是10.7倍。

2018年人均工資收入增長8.3% 你又雙叒叕拖後腿了嗎

圖2: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鑑—2018》

在城鎮內部,收入最前列的20%的高收入戶在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7097.2元,收入墊底的20%的低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有13723.1元,前者是後者的5.6倍。

2018年人均工資收入增長8.3% 你又雙叒叕拖後腿了嗎

圖3: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鑑—2018》

在以往我們比較強調城鄉差距,其實在農村內部,貧富分化現象亦十分突出。在農村地區,收入最前的20%的高收入戶在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299.3元,收入墊底的20%的低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301.9元,前者是後者的9.5倍。

如果以城鎮收入最前的20%的高收入戶和農村收入最末的20%的低收入戶相比,則2017年前者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後者的23.35倍。收入差距猶如鴻溝,令人瞠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