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包拯:一根导火线,毁了满盘棋

话说包拯:一根导火线,毁了满盘棋

杜衍任相,“庆历新政”仍然在积极推行,但却碰到了更加巨大的阻力。保守派继续纷纷指责“新政”操之过急、考核太苛、贬官太多、打击面过宽,等等。这段时间,是“新政”推行过程中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仁宗皇帝左右摇摆不定,推行新政相当困难;范仲淹又被罢相,远在边疆。有些年轻的改革派官员,感到愤怒和不满。

1044年(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院的刘巽和苏舜钦,邀集一些文人朋友聚会,喝酒吟诗谈心,还找来歌妓作乐。这类的聚会,本来是很普通的,没有任何政治色彩。可能是当时的斗争形势复杂,这些参加和支持改革的文人学士心情沉重,在言谈吟诗当中,表达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关心,失去了应有的谨慎。据说,曾经有一个官员想参加这次聚会,遭到苏舜钦的拒绝。这个人便怀恨在心,向监察院汇报,说苏舜钦不仅盗用公款,任意挥霍,还在宴会上作《傲歌》,大骂周公和孔子,实际上是借机攻击皇上。

所谓盗用公款,实际上多数是利用卖废纸的钱,根本算不了多大的事。最为皇帝不快的是吟《傲歌》。写这首《傲歌》的作者是王益柔,其父王曙是前朝的宰相,推荐过欧阳修等人。王益柔经范仲淹推荐,任集贤院校理。这位校理年轻气盛,在宴会上挥毫写下了《傲歌》。这首歌词的内容,现在已经不得而知。根据“傲歌”这两个字,可以想象,字句狂傲,有所谤讪。

老谋深算的御史中丞王拱辰,便抓住这个导火线大做文章。王拱辰抓住这首《傲歌》,指使监察御史刘元瑜专疏提出弹劾,指出这些人是在反对皇帝。宋祁、张方平也参加助阵。宰相章得象、晏殊不置可否。还有一批人暗中支持王拱辰。因为,这次弹劾触动了最敏感的神经,仁宗皇帝下令出动御林军,把参加诗会的主要人员全部逮捕。

这场斗争的锋芒,一开始是对准苏舜钦和王益柔。最终的目标是打击范仲淹和杜衍。

苏舜钦,字子美,颇有文采,诗与梅尧臣齐名,甚为欧阳修所重。他年轻好胜,敢于发表尖锐的意见,是改革派的一位活跃人物。他善散文,在政论中,指出范仲淹的政治措施:“皆非当今至切之务”。他虽然支持范仲淹,但是并不满足于范仲淹的一些做法,要求做进一步的改革。他认为,范仲淹只触动了一些皮毛,并没有触动根本。他的有些意见,刺痛了保守派权贵们的利益。苏舜钦入进奏院,是范仲淹推荐的。

而改革派的骨干之一——当朝宰相杜衍,又是他的岳父。

与苏舜钦较好的、较有才华的一批文人如:王洙、刁约、江休复、周延隽、吕漆、周延让、宋敏求、章岷、徐绥等人,也一律贬官外任。对王益柔,本来计划从严惩办,由于韩琦力排众议,才免遭大难,处理的结果是:落职,出兼复州酒税。

这场党争,历史上称为“奏邸狱”,苏舜钦等一大批改革派官员被贬。

仁宗皇帝对“庆历新政”动摇了。1045年一月,才上任120天的杜衍被罢相;三月,富弼也被免职,离开朝廷,派遣去河北;欧阳修也因为公开为范仲淹等人呼喊,被降到滁州。至此,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被迫结束了。

从1043年九月起,至1045年三月结束,“庆历新政”前后总共只有一年半的时间。

王拱辰、吕夷简等人的进攻,蓄谋已久,其动作是闪电式的,迅雷不及掩耳,既猛且狠。“庆历新政”,正处在摇篮里就被扼杀了。对改革派发动进攻的是一直不赞成改革的保守派人物,下命令的却是曾经下决心支持改革的仁宗皇帝。充当总指挥、调兵遣将、冲锋陷阵的是掌握弹劾大权的御史中丞王拱辰,跟随他行动的还有鱼周询、刘元瑜等人。他的幕后还有吕夷简、章得象和晏殊等人。王拱辰在办完这桩事情之后,曾经洋洋得意地说:“吾一举网尽之矣!”

一代名臣范仲淹,被贬谪以后,在他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里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壮诗句。这是用他血泪写下的名句,已经流传千古,并将永远流传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