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男,都萬人空巷,爭相目睹,才貌卻勝於當今小鮮肉N倍

同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一樣,眾說紛紜。流傳比較廣泛的說法有幾種。

最常見的說法是: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

第二種說法是:潘安、蘭陵王、嵇康、衛玠;

這些美男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才貌雙全,或文學、音樂修養極高,或文治武功威震華夏。據說這些人出行的時候都曾造成萬人空巷,爭相目睹的場面。


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焉。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他性輕躁,趨於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併為"賈謐二十四友",潘安為首。孫秀當政,遂夷三族。

潘岳在文學上與陸機並稱"潘江陸海",鍾嶸《詩品》稱"陸才如海,潘才如江",王勃《滕王閣序》"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擲果盈車:潘岳(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優雅的神態風度。年輕時駕車走在街上,連老婦人都為之著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車裡丟,都將車丟滿了。比喻女子對美男子的愛慕與追捧。左太沖(左思)長得非常難看,他也來學潘岳到處遊逛,這時婦女們就都向他亂吐唾沫,弄得他垂頭喪氣地回來。

白髮悲秋:潘安三十二歲仕途不順使他那密雲般烏黑的秀髮添了幾縷銀絲,當時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賈誼悲秋的典故寫下了《秋興賦》,後因以"潘鬢"謂中年鬢髮初白。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越吟因病感,潘鬢入秋悲。"明·無名氏《石榴花·題情》套曲:"我為他只落得心焦無聊,這離情怎消,謾贏得潘鬢沈腰。"

古代四大美男,都萬人空巷,爭相目睹,才貌卻勝於當今小鮮肉N倍

蘭陵王

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省景縣),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郡王。

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分享。累次升任至幷州刺史。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將其擊退。邙山之戰,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長恭戴著頭盔,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頭盔脫下來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長恭,派弓箭手開始放箭保護他,之後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後歷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與段韶征討柏谷,又攻打定陽。段韶患病,高長恭總領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後因"國事即家事"招致北齊後主高緯記恨,於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緯賜死。死後朝廷追贈為太尉,諡號武。

古代四大美男,都萬人空巷,爭相目睹,才貌卻勝於當今小鮮肉N倍


宋玉

宋玉(約前298年——約前222年),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鄢城人(今湖北省宜城市)。其藝術成就很高,為屈原之後最傑出的楚辭作家,後世常將兩人合稱為“屈宋”。美貌流傳千古,並且以美貌以及楚辭,獲得天下第一風流才子的稱號。屈原的弟子,著名楚辭賦大家。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美貌名流千古,生於楚懷王末年,侍奉楚頃襄王和楚考烈王,時任大夫。

古代四大美男,都萬人空巷,爭相目睹,才貌卻勝於當今小鮮肉N倍

衛玠

衛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曹魏尚書衛覬曾孫、太保衛瓘之孫。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衛玠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永嘉四年(310年),遷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葬於南昌,後遷葬江寧 。

古代四大美男,都萬人空巷,爭相目睹,才貌卻勝於當今小鮮肉N倍


嵇康

嵇(jī)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鍾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蹟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亦善文,工於詩,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古代四大美男,都萬人空巷,爭相目睹,才貌卻勝於當今小鮮肉N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