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家長培養孩子這幾種能力,以後人生少走彎路

文|秘籍君

孩子在3歲前,是培養他能力的關鍵時期。孩子如果具備了他最應該具備的能力,就不會落後於同齡人,而且越是長大也越自信,以後還能少走很多彎路。家長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的時候,要保持一顆平等的心,不要試圖左右孩子的人生,靜靜等待,花開自然。

三歲前,家長培養孩子這幾種能力,以後人生少走彎路

獨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越小,家長就越會在不經意間剝奪孩子思考的自由。孩子還小就要培養他的思考能力,家長能做的不是代他思考,而是引導他思考。有些家長先把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教孩子,之後問他學會沒有,試圖這樣教會孩子思考。這明顯是家長自欺欺人地代孩子思考。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也不是家長的影子。家長能做的就是鼓勵孩子思考,給他營造一個可以思考的環境,並且容許他出錯。特別是在孩子三歲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和孩子對話,要多問孩子“為什麼”,儘量少參與影響孩子的思考內容,不然孩子會因為自己不能獨立思考,而走了彎路。

三歲前,家長培養孩子這幾種能力,以後人生少走彎路

質疑的能力

最近非常遺憾地從一位孩子的口中得知,他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會錯,自己可以完全聽父母的話。很多家長都認為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不可質疑的形象,容易管教好孩子、對孩子有威懾力。其實,這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孩子從3歲以後就開始了更加頻繁地接觸到社會上的人。讓孩子學會質疑,其實是在教他學會自保、理智,不被人“牽著鼻子走”。雖然會質疑的孩子給人的印象是話多,但是這是孩子思考的表現。家長要儘早讓孩子學會質疑,這會讓他變得理智,今後也能做出更多正確的判斷,能少走彎路。

三歲前,家長培養孩子這幾種能力,以後人生少走彎路

表達的能力

一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愛說話,這是不是因為他過於靦腆害羞的原因?這位家長錯了,是孩子說話說的少或者是說話的機會少,才導致了他靦腆。所以,孩子並不是天生靦腆,而是後天他覺得自己說話的意義不大,慢慢地變成家長眼中的不愛表達、靦腆。家長不想讓孩子變成這樣,就要抓住孩子3歲前的語言發展期,多留個孩子機會讓他去表達,鼓勵他從表達中獲得成就感。這樣家長以後在在孩子時會很省力,孩子以後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會因為表達能力不合格少了表現的機會,甚至陷入消極的情緒,走了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