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越来越少的营销费用,越来越难的2019

原创: 自在君 中国房评报道 5天前


写实|越来越少的营销费用,越来越难的2019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甚至没有奖金,2018年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年大家都过得很纠结、很辛苦,但是没人敢喊累、敢抱怨,反而不断地自愿加班,这个时候保住饭碗才是明智的。

对于刚刚完成2018年艰难历程的地产人来说,从1月1日开始,2019年的业绩压力已经扑面而来,没有一口喘息的机会,立即又投入埋头苦干的状态。

很多房地产企业2019年的预算还没有下来,但是销售业绩指标已经下来了。大家顾不得去问预算多少,先张罗着售楼处开始卖房。

写实|越来越少的营销费用,越来越难的2019


最怕说“降”

2019年“元旦”节过后,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公司就立即开始了新的工作,这个年过得悄无声息,就仿佛它没有来过。

没有公司在庆祝2018年业绩如何,即便是那些业绩大增的房地产公司,出于对2019年一切不确定性的忐忑,也都没心情再去办庆功会。

“往年,12月31日的日历一翻,大家都会松一口气,停下来总结或者庆祝,”一位开发商营销负责人说,2019年1月份,大家感觉元旦前后工作状态一样,甚至很多公司元旦假期还在加班。

2018年的特殊行情,显然让开发商们都恐慌了,“活下去”这句话深入每个开发商的脑海,没人敢抱以侥幸心理。

“老板此时都活在焦虑中,谁敢让老板听到开心的笑声呢?”上述开发商营销负责人说,此时如果还要庆幸自己2018年卖得不错,恐怕就要饭碗不保。

但是,2019年开门的15天里,各大公司的销售业绩表现平平,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下降。

据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数据,2019年1月上旬,41个主要城市房地产销量降幅达12%。在1月5日-1月11日期间,46城市一手房周成交542万平米,同比下降6%,环比降幅达14%,其中,一二线城市同比下降1%、环比下降17%,三四线城市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2%。

如果说销售额和销售量双降给开发商带来的是心理预期压力的话,那么很多开发商存货已经见底的窘境,则是开发商在年初不得不面临的内部挑战。

“很多开发商为了冲刺2018年业绩,把好卖的、能卖的货都提前卖了,”上述开发商营销负责人认为,2018年做大业绩规模对于开发商来说很重要,也关系到银行授信和企业生死,因此很多开发商不惜把家底都卖光了。2019年上半年本来该休养生息,积累可售货值,但是时间却不允许。

很多开发商判断2019年上半年会是一个时间窗口,但是在2018年下半年拼尽了最后一口力气的开发商,此刻趴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还要拼死站起来,再去拼。

空前的竞争压力

销售金额和面积同比环比双降,这让刚刚经过年终大考的营销总监们再次神经紧绷。因为房企每年的业绩指标,是雷打不动的必须上涨,而且至少上涨10%。

你会看到,在房地产上市公司当中,要么没有公布2019年业绩指标,已经公布业绩指标的,都在谨慎上调10%。“实际上这等于没有上调,说明开发商对2019年楼市持悲观预期,”上述营销负责人如是说。

因为各家房企都意识到了“活下去”这句话的真谛,所以从2018年12月开始,各家房企都将销售回款作为了核心指标,也早早祭出打折促销的手段。

对于项目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营销人员来说,2019年市场开局有点冷,项目到访和成交量迅速下降。如果换作以前,项目上的人还能沉得住气,反正年初不卖年底卖,但是如今公司对于项目的销售指标考核是争分夺秒。

在一切为了生存的情况下,很多江湖规矩都被破坏。

例如,在几家开发商楼盘集中的一个区域,大家从前是不得争抢对方客户,尤其是不能去对方售楼处门口截客,如今上台的“90后”项目营销总们,却全然不顾这些规矩,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直接在对方项目门口拉客户,挖竞争对手的墙角。

于是,一线售楼处时常上演刀光剑影和血肉横飞的场面,经常发生这家开发商的人组团把另一家开发商的人打了的情况。土豪和高大上标签没贴多久,开发商一线销售人员们,立即又为业绩拼红了眼。

而昔日销声匿迹于江湖的分销公司又死灰复燃,依靠人海战术在地铁口,在竞争对手的售楼处门口,抓着一切机会去抢客源。

如果说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通过打折促销,强销分销的手段还能卖得动的话,北京市场上高库存的限竞房则成了开发商们心头难言的痛。

2018年,北京房地产市场新增商品房住宅供应近4.2万套,同比2017年增长超过50%,而成交只有2.5万套,下降了6%。整体住宅库存接近7万套,创3年新高,其中限竞房占了约1万5千套。

而2019年即将入市的限竞房新项目,最少将带来约460万平米的供应,约4万套房源,整体北京2019年的住宅供应量同比去年要翻番。

“北京的政策是说变就变,买地时候做的测算到了卖房的时候还得重新做,”北京某限竞房项目营销总坦言:“限竞房是2017年公司在京发力的重点,结果被政策伤得不轻,按原来的开盘节点,我们的项目走量会很好,结果就是不批证,后来几个项目同时批证、同时上市,竞争就不用说了,主要是销售周期比之前长了,利润摊薄了,现在公司只看利润和回款,销售额只是个大前提,越来越难干。”

越来越少的营销费

关系到开发商营销人员生存的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业绩指标,另一个就是可动用的营销费用。

要想卖出去房子,必要的媒体推广和渠道代理费用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费用去卖房,等于枪里没有子弹。

但是随着开发商利润越来越低,项目营销费率和总体营销费用额却是在逐步下降。一些开发商为了在2018年冲刺业绩规模,不惜加大营销费用投入和打折促销,这导致公司的“肉”类项目被提前卖完,剩下“骨头”类项目,这间接提高了接下来的营销难度。

2017年项目费效比还能给到1.8-1.9,2018年只有1.5,2019年没准还要降,现在老板就是要利润,扛雷的都在一线。我们从1月1日开始,开会就没停过,述职和计划会完了,下周还有团建和各项目的审批会。”上述开发商营销负责人如是抱怨,开发商经常不给乙方结款,导致乙方也不愿意服务和出力,这让营销人员卖房越来越难。

北京项目的营销总说竞争压力大,环京项目的营销总就笑了。

要说2018年受调控影响最大的区域,当属环京地区,从限购后环京新房的成交直降,到北三县、永清等地的房价腰斩,很多环京项目的营销总一夜白了头。

“环京项目客群70%来自北京,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北京人来环京买房养老的也是大有人在,而限购+限售,既阻断了投资客,也消灭了自住客。”

某环京项目总坦言:“我所在的区域,自打项目开盘,我是月月销冠,可那又能怎样呢?我一个项目卖过周边所有竞品之和,但还是完成不了集团的销售指标,因为2018年的指标是2017年12月定的,谁能想到市场是断崖式崩塌。”

这位营销总的观点得到了来自环京其他区域同行的认可。“如果放开限购,环京100万左右的产品,很容易销售。都说房住不炒,可现在留给外来户籍住房的机会少之又少。”

竞争压力大,好歹能卖货。可放眼环京,现在能走量的区域还有几个?惨淡的市场也使得环京供地“压力山大”,房企挣不到钱,谁又会去买地呢?

如此看来,等待政策松动的不止环京房企。

“我们一天都没休息,一月给排了2个亿的任务,但得干出4个亿的,要不二月假期过完回来根本来不及签,更别说卖房了,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手里有货,任务逼的紧,就想办法说服老板上一阵子渠道强销,总还是能过的。”

来自三四线城市的营销总表示,虽然调控对三四线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只要够快,三四线还是这轮容易收割的区域。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个县级市都有一定的购买力,先做调研,有20万方购买力的县,我们就做20万方的项目,有10万方的我们就做个10万方的项目,根据市场容量来做,只要够快,就不会错。”

但是,在已经进入下行通道的区域显然就不那么轻松了。

“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完全是两个样,上半年一周能卖10多套,下半年一个月也就10多套,现在政策已经在回调,但2019年依然严峻,市场太冷了。”

“大家好歹还有货卖,我们去年年底冲任务,货都卖空了,现在环保查的严,工地开不了工,手中无货,我这1月份的业绩只能干瞪眼。”

一位来自西北的营销总说道:“我们这边市场确实好,集团任务加的也重,遇到供不上货,日子过得更难受。”

听完大家的吐槽,房小评突然想起列宾的那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房地产公司里各个岗位上的人,如今都似那11位纤夫一样,在努力拉着这艘满载生活压力的船。

2019年,房地产各位同行,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