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歷代藩王都是被皇帝所防範的,因為他們或是皇室近支,或稱霸一方手握大權是對皇帝坐穩皇位最大的競爭者。封建王朝的藩王數不勝數,但最終能升級做皇帝的卻沒有幾個,讓我們來看看在眾多的藩王中有哪些幸運兒最終能夠跨越龍門呢?

由於之前發過一篇唐朝之前的藩王升級當皇帝的文章,所以本文接著介紹唐朝之後藩王入繼大統的情況。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宋太宗趙光義(晉王)

宋太宗趙光義(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的陋習。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宋徽宗趙佶(端王)

趙佶(1082年11月10日—1135年6月5日),即宋徽宗(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宋神宗趙頊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在太上皇位1年零2個月)。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病逝,向太后立趙佶為帝。1101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

宋徽宗啟用新法,在位初期頗有明君之氣,後經蔡京等大臣誘導,政治形勢一落千丈,後金國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匆匆禪讓給太子趙桓,靖康之變後與長子欽宗趙桓被金人俘虜北去。金天會十三年(1135年),宋徽宗趙佶駕崩於五國城,時年54歲。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徽宗棺槨被迎回南宋,葬于都城紹興永祐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裡處)。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宋高宗趙構(康王)

宋高宗一般指趙構(1107.5.21—1187.11.9),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在位35年,曾經被封為康王。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異母弟,母顯仁皇后韋氏。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禪位於皇太子趙眘,被尊為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諡號曰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加諡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他在位時,迫於形勢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大部分時間仍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後來甚至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宋理宗趙昀(沂王)

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德昭九世孫。原名趙與莒,嘉定十五年被立為宋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嘉定十七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 宋寧宗死後,趙昀被權臣 史彌遠擁立為帝,是為宋理宗。景定五年,宋理宗在臨安去世,在位40年,享年60歲,遺詔太子趙禥即皇帝位。鹹淳元年三月葬於會稽府永穆陵。鹹淳二年十二月上諡號為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宋端宗趙昰(益王)

宋端宗趙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宋朝第十七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2年,得年9歲,廟號端宗,諡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聖睿文英武勤政皇帝,又有史稱宋帝昰。他是宋度宗的庶長子,宋恭帝的長兄,曾被封為建國公、吉王、益王等。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宋懷宗趙昺(衛王)

趙昺(1272年-1279年),南宋第九位皇帝(1278年-1279年在位)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位兩年,年僅8歲,韓林兒上諡號懷宗恭文寧武哀孝皇帝。趙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1278年4月在岡州即皇帝位,改元祥興。 1279年3月19日宋、元在崖山海戰開展決戰,宋軍被元軍擊敗,全軍覆滅,元軍隨後包圍崖山,左丞相陸秀夫眼看靖康之恥又要重演,在廣東崖山(今新會崖門)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宋王朝覆亡。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元世祖忽必烈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為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他先後任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於汴梁,整頓河南(今洛陽)軍政,並屯田唐、鄧,收到積極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陝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與大將兀良合臺遠征雲南,滅大理國。1258年蒙哥興師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總東路軍。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線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於開平,建元中統。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託,出兵擊敗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顏大舉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懷寧王)

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1281年8月4日-1311年1月27日),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國大汗,汗號“曲律汗”。為忽必烈太子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之長子,統軍北邊,多立戰功,封懷寧王。十一年(1307年),成宗鐵穆耳病逝,儲位虛懸。海山回大都奔喪,被擁立為帝,並追崇其父為元順宗。即位後更換了成宗時的大臣,封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弟。 元武宗在位四年(1307年-1311年),時間,期間元朝內部的矛盾得到舒緩,設置常平倉以平抑物價,下令印製至大銀鈔,然而反而使銀鈔嚴重貶值,導致財政危機加劇。死後廟號武宗,諡號仁惠宣孝皇帝。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元明宗孛兒只斤·和世㻋(周王)

孛兒只斤·和世㻋(Kusala, 梵語意為“善”,又作火失剌、禾失剌、忽失剌,清譯和實拉;1300年—1329年), 元朝第9任 皇帝, 蒙古帝國第13任大汗(1329在位)。他是 元武宗長子, 元文宗之兄, 元寧宗、 元惠宗之父。1315年被叔父 元仁宗封為 周王,翌年在就藩 雲南途中因未部下起兵擁戴他失敗而被迫流亡 察合臺汗國。1328年被其弟文宗 圖帖睦爾迎回元朝,翌年繼位於漠北草原,在南下 大都的途中暴死,在位僅半年。 廟號 武宗, 諡號 翼獻景孝皇帝,蒙古汗號為 忽都篤汗。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鄜王)

孛兒只斤·懿璘質班(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元朝第十位皇帝,元明宗次子。 天曆三年(1330年)二月乙巳日,被封為鄜王。至順三年十月初四(1332年10月23日),卜答失裡皇后奉文宗遺詔擁立年僅7歲的懿瞵質班在大都大明殿登上皇位,是為元寧宗。因為新帝年幼,卜答失裡太后臨朝稱制,成了元王朝的實際統治者。 至順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32年12月14日),元寧宗在大都病逝,年僅7歲,在位僅53天,葬於起輦谷,諡曰:衝聖嗣孝皇帝,廟號寧宗。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明成祖朱棣(燕王)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永樂皇帝等。

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在老家鳳陽時對民情頗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後,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建文帝即位後採取削藩政策,不僅監視朱棣,還欲調走他的軍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稱帝。

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加強對南海的經營;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稱永樂盛世。

朱棣駕崩後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1538年,明世宗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與明太祖合稱為“明朝二祖”。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明代宗朱祁鈺(郕王)

朱祁鈺(1428年—1457年3月23日),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母賢妃吳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時間1449年―1457年,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

朱祁鈺生於宣德三年(1428年),長兄明英宗即位後封其為郕王。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次年改元景泰。

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轉危為安,又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間未能盡善盡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機作亂。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復位,改元天順。二月,明英宗廢朱祁鈺為郕王,軟禁於西苑。不久朱祁鈺去世,享年三十。明英宗上諡號曰戾,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憲宗追認其皇帝之位,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稱明景帝、景泰帝。[1]南明時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諡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

朱祁鈺是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僅有的一個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明世宗朱厚熜(興王)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12月14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次子。因張皇太后(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時間之長在明代皇帝中僅次於明神宗),年號嘉靖,與楊廷等朝臣在議父興獻王尊號的問題上發生爭論,史稱“大禮議”之爭。明世宗早期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後史譽之謂“中興時期”,後期崇信道教,並痴迷於煉丹,致使發生“壬寅宮變”,便不再理政。1565年方士王金等偽造《諸品仙方》、《養老新書》,制長生妙藥獻明世宗。1566年明世宗駕崩,終年60歲。廟號世宗,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於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藩王升級當皇帝?看看都有哪些幸運兒(下)

明思宗朱由檢(信王)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

天啟二年(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禎(1628年—1644年),後世稱為崇禎帝。

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趙一桂等人將崇禎帝與皇后葬入昌平縣田貴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葬於十三陵思陵”。

崇禎帝死後廟號懷宗,後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諡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還有很多帝王在繼位之前的身份不是太子、太孫、太弟,但他們的身份也不是藩王,所以不在統計之內。本次統計的只是中國歷史上大統一的王朝皇帝,一些小割據政權也不在統計之列。

本文禁止其他人抄襲複製發表在其他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