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抗擊匈奴的第一戰將,卻死於非命!

戰國的李牧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的名將之一,他軍事才能極為突出,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績,特別是他打擊匈奴的第一人,成為最早的“民族英雄”。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抗擊匈奴的第一戰將,卻死於非命!

打擊匈奴,使其不敢騷擾邊境

李牧所在趙國因為邊接邊塞,屢受匈奴的侵襲。他奉命駐守雁門郡抵禦匈奴後,每天都會宰殺幾頭牛稿賞士兵,教土兵練習射箭騎馬,小心看守烽火臺,並多派偵察敵情的人員,對戰士待遇優厚。但是,他卻訂出規章說:“匈奴如果入侵,要趕快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有膽敢去捕捉敵人的斬首。”而並不積極作戰。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抗擊匈奴的第一戰將,卻死於非命!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趙軍立即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不敢出戰。像這樣過了好幾年,人馬物資也沒有什麼損失。可是匈奴卻認為李牧是膽小,就連趙國守邊的官兵也認為自己的主將膽小怯戰。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如故。

趙王趙遷發怒,把他召回,派別人代他領兵。此後一年多里,匈奴每次來侵犯,趙軍就出兵交戰。出兵交戰,則屢次失利,損失傷亡很多,使邊境上無法耕田、放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山。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自己身體有病。趙王就一再強使李牧出來,讓他領兵。李牧說:“大王一定要用我,我還是像以前那樣做,才敢奉命。”趙王答應了他的要求。李牧來到邊境,還按照原來的章程。匈奴好幾年都一無所獲,但又始終認為李牧膽怯。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抗擊匈奴的第一戰將,卻死於非命!

李牧來到邊境,還按照原來的章程。匈奴好幾年都一無所獲,但又始終認為李牧膽怯。邊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賞賜可是無用武之地,都願意打一仗。於是李牧就準備了精選的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的士兵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讓大批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人民滿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假裝失敗,故意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單于聽到這種情況,就率領大批人馬入侵。李牧佈下許多奇兵,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chānlán),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抗擊匈奴的第一戰將,卻死於非命!

連卻秦軍,保衛趙國

然而,儘管趙有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良將,卻依然難逃衰敗的命運。公元前229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上北部代地地震,發生大面積饑荒,國力已相當衰弱。秦王贏政乘機派大將王翦親自率主力出戰攻打趙國。將領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領兵幾十萬進圍趙都邯鄲。

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之力抵抗入侵秦軍。王翦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李牧不除很難有勝算。於是,他使出了一招毒計——反間計。他先是派奸細入趙國都城邯鄲,用重金收買了那個誣陷過廉頗的趙王遷近臣郭開,讓郭開散佈流言蜚語,說李牧和副將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抗擊匈奴的第一戰將,卻死於非命!

昏庸的趙王遷一聽到這些謠言立刻慌了神,來不及加以調查證實,便立即委派宗室趙蔥和齊人投奔過來的顏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

重視獨立行事權的李牧當時正在前線,對此回了9個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而,就是這9個字讓他掉入萬丈深淵。

趙王趙遷聽了他說的話後,更加認為他有反叛之心,於是直接給李牧一個處罰令——自殺謝謝罪。接到趙王的玉令,李牧心如死灰,他沒有選擇屈辱地活著,於是吞劍自殺了。

秦國大將王翦率領的虎狼之師,原本被李牧指揮的大軍死死擋在井陘關外一年有餘。兵臨邯鄲城下的秦將楊端和,也因為李牧的存在,只能在邯鄲城外望城興嘆,一籌莫展。李牧死後,王翦和楊端見時機已到,立刻揮師大舉進攻趙國。

沒有了李牧,秦軍所向技靡,如人無人之境,僅僅三個月就踏平了趙國,攻克了邯鄲城,趙王遷只能規規矩矩地把邯鄲地圖和價值連城的和氏璧高高舉過頭頂,跪在了贏政的腳下,徹底稱臣了。後來,他被贏政流放到了房陵,下場十分淒涼,他的流放之地終於幡然悔悟,嘆息地說了10個字:“假使李牧在,社稷豈淪亡?”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抗擊匈奴的第一戰將,卻死於非命!

在一系列的作戰中,李牧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人扼腕嘆恨。漢文帝劉恆:“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