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何出兵又窮又破的阿富汗,十年戰爭內外交困,被迫撤軍!

1978年4月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建立,塔拉基擔任革命委員會主席,併兼任總理。

塔拉基在執政期間,國內矛盾錯綜複雜,政府重組不斷。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為政府總理,但他不受蘇聯所歡迎。蘇聯企圖聯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卻捷足先登發動政變,處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總統。阿明政府執政時期,國內政局動盪,而且人民黨內部也是互相傾軋。蘇聯認識到,阿明政權不能實現蘇聯在阿富汗的利益,決定實施南下戰略,除掉阿明

蘇聯為何出兵又窮又破的阿富汗,十年戰爭內外交困,被迫撤軍!

到70年代末,蘇阿關係鬧到了要刀兵相見的地步。在70年代,美蘇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棋局。蘇聯繼承老沙皇南下戰略的衣缽,企圖以阿富汗為南下的基地,進而打通陸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脅中東產油區和迂迴包圍歐洲,並與其太平洋戰略互相呼應,最終實現其世界稱霸的目的。可見,蘇聯悍然入侵阿富汗決不是偶然和局部的行動,而是它全球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

蘇聯為何出兵又窮又破的阿富汗,十年戰爭內外交困,被迫撤軍!

地理位置重要

阿富汗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蘇聯不能輕易放棄。阿富汗位於中亞,處於亞洲的中心地帶。這個地方最大的價值在於,如果一個國家有野心控制歐亞大陸的話,就要把阿富汗攘入懷中。即使不能,也要把阿富汗拉在自己這一邊。當時在19世紀的時候,英國就曾經跟俄國在奪取阿富汗。雙方都想把阿富汗拉到自己懷裡。最後是狗咬狗,一嘴毛,誰也沒有得到好處。而蘇聯好不容易才把阿富汗掌在自己懷裡,已經經營了很多年。如果這時候再丟了,那蘇聯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無異於會衰弱很多。

蘇聯為何出兵又窮又破的阿富汗,十年戰爭內外交困,被迫撤軍!

阿富汗領導人親美反蘇

阿明上臺之後,為了穩定自己的地位,與那些部落首領們講和,不許蘇聯操縱阿富汗的情報機關和秘密警察,不讓蘇聯控制其軍隊。他終止了塔拉基時期推行的政策,這最終激怒了蘇聯。蘇聯高層派遣特使,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與阿明進行談判。在人民宮談判過程中,阿明的警衛判斷失誤,失手殺死了蘇聯特使。這回說什麼也解釋不清了,阿明只能選擇向美國求援。這一情況被蘇聯顧問迅速反應到了蘇聯高層,到了這一步,蘇聯高層決定出兵。首先蘇聯不會坐視阿富汗導向美國,起初蘇聯還希望以阿富汗為跳板,染指印度洋地區。

蘇聯為何出兵又窮又破的阿富汗,十年戰爭內外交困,被迫撤軍!

阿富汗國力弱小

阿富汗國力弱,武器裝備都是蘇聯援助,蘇聯原本是想佔領這裡後,除去反對自己的阿富汗總統阿明,重新扶持一批聽話的人上去。當時蘇聯對捷克斯諾伐克用兵時,已經證明了這個辦法的可行性。這樣一來,蘇聯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而一開始的情況,也確實如此。在阿富汗軍隊中的各級蘇聯顧問,以武器檢修的名義,將所有的重武器都拆除了關鍵部件,同時引導本來就在阿富汗境內的蘇軍解除了這些阿富汗軍隊的武裝,他們只用了七天左右,蘇聯軍隊就控制了整個阿富汗的主要城市,還有他們的首腦。可蘇聯也沒想到,阿富汗人用不死不休的勁頭抗爭了10年,直到最後逼迫蘇聯軍隊離開。

蘇聯為何出兵又窮又破的阿富汗,十年戰爭內外交困,被迫撤軍!

抵抗蘇軍的阿富汗游擊隊

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歷時九年多,給阿、蘇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削弱了國力,從而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對國際戰略格局影響深遠。戰爭中,蘇軍使用大量先進武器,採取多種戰略戰術,但由於進行的是非正義戰爭,受到國際社會和蘇聯人民強烈反對。這次入侵阿富汗對加劇蘇聯解體的速度。

蘇聯為何出兵又窮又破的阿富汗,十年戰爭內外交困,被迫撤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