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阴暗一面

(一)

我们都希望世界上有绝对完美的东西,比如完美的父母,完美的感情,完美的工作。

因为追求完美,才有向上的动力。

对完美的追求没错,但如何定义完美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就是完美的标准是什么?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说的是人与人的差异性。

对于保险产品,本身是一个看似不具感情的法律契约,是一个用来在极端情况下谋财的工具。

但因一念之差,却可能害命,非本意或故意。

今年10月,湖南新化,一个戴姓女子带着4岁儿子、3岁女儿溺水自杀身亡。原因是20天前,丈夫何某驾驶的车辆疑似因车祸冲进河里被打捞出来,但却一直未见其人。悲痛之余,戴姓女子带着一双儿女殉情而去,留下的只有一封绝笔信。

信中讲述了家长里短的纠葛,独自带孩子的不易,对丈夫的感情以及经济的艰难。是丈夫离开的悲痛以及后期生活的无望让她选择离开,试想,如果丈夫有一份寿险保单,身故后能至少赔付100万,戴某是否会选择继续生活。

生活的上限不因物质的满足而不同,但生活的下限不断下行一定是因为金钱

但在此之后,剧情反转,何某突然出现!!!

通过调查发现,何某为逃避数十万元的网络贷款,购买一份价值100万的人身意外险,受益人写的戴某但她并不知情。

就这样,间接害了一家三口的命,想必何某悲痛至崩溃。

一个原本向善的工具,却使用其恶的一面,就把蜜糖变成了砒霜

还有直接害命的,昨天看到的新闻,“天津男子给妻子买3000余万保险后杀妻,女儿仅20个月大“。

除了唏嘘人性跌入地狱,更不能理解的是智商为负值法商不在线险商余额不足

细看整个事件的经过,让人都很难再敲下文字,人性贱鄙至此。

(二)

所以,一正一邪只是一体两面,人是如此,工具亦如此。

重疾险,是在健康时给未来加一道安全门,理赔给的是自己生活的希望。有人却带病投保!

定期/终身寿险,是给家人的以希望,在悲痛的情况以经济缓冲,以免双重打击而无法承担。有人却因此走向万劫不复之地!

也许,保险中最纯粹的是年金险,毕竟那些利益需要时间获得。付出时间,选择一份平淡,而不是杠杆类保险的铤而走险。

在时间面前,没有任何人可以走捷径。

(三)

发现了吗?工具本身没有对错,就像保险也没有对错,基于你是什么目的而使用它。

定期/终身寿险类的产品,本质是利他,因为自己用不了。它的出发点是家庭责任,表面是生活需要的金钱,背后是对家人的爱。

对于30~50岁的人群,家庭责任重,开支大而现金流紧张,要建立家庭保险责任,建议选择消费型寿险,低保费,高保障。

今天推荐一款,保额可选最高100万,建议选择20年交,保障期到60岁即可。

保险的阴暗一面


一年2000块,轻松100万保障,无论意外还是疾病导致的身故,妥妥百万赔付。

扫码打开,给自己的家人一份保障,让爱有的放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