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節為題材的古詩,你最喜歡哪一首?

李中東


前言:

又是一年春節將至——

這個讓人歡喜讓人憂,

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傳統佳節,

不管以前如何?

現在怎樣?

她,依然在那裡等著我們,

讓我們有和家人團聚的機會,

讓我們有放鬆休息的時間,

無論以何種心情?

何種方式?……

願大家都能過個好年,

好好過年,

祈禱,每一位文友:

幸福多一點,煩惱少一些……



無論時間如何流逝,歲月如歌,還是往事不堪回首。那些古人留下來有關春節的優美辭章,如珍藏美酒,愈久彌香。對於我來說,最欣賞的春節詩詞為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辛棄疾的【蝶戀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



摘錄如下:

誰向椒盤簪綵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

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

春未來時先借問。

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

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這闕詞的大概意思是說:

新的一年來臨,正當享有美好年華的整整(人名,傳說是作者家裡婢女,善絲竹樂器)等人,爭先恐後地從椒盤中取出春幡插上兩鬢,和煦的春風,吹拂著她們頭上的幡勝,頓時讓人感到年輕人的動人美麗。

我並不是不喜歡春天,我也曾經風華正茂過,而是那種生活早已成為的遙遠回憶,遙想往日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怨恨的青春歲月。

今年春季尚未到時,我就提前探詢花期,但花期短暫。開晚了讓人急不可耐,開早了又讓人擔心她很快凋謝。

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應該可以預定了。可是春風吹過後的風風雨雨,實難預料!誰又知道這一年的花開,能否盡如人意?能否心想事成?


之所以喜歡這一首詞,是因為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心態,在一年當中,無論任何不順之事,傷心之情,難言之隱,一系列不怡情喜慶的問題,在春節期間都會暫時擱淺,不上心頭。

而在新春佳節的團圓家宴上,辛棄疾能有如此愛國情懷,心懷家國天下,無國哪有家的大家胸懷,令後人和讀者肅然起敬,唏噓不已!稼軒者,天下英豪也!愛國志士也!就如同而今,在我們闔家團圓,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大年三十或者初一,還有多少人在為這個社會服務著,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除此之外,還有兩首打油詩,讓人過目不忘,幽默中帶著微笑,微笑中含著眼淚——這就是:宋朝名相呂蒙正,在其年輕時家貧難熬,鬱郁不得志時寫的兩首題為《過年》、《祭灶詩》的文章,這是具有傳統春節元素的“打油詩”,生活氣息濃厚,語言平實接地氣,詩曰:

《過年詩》

可憐可憐真可憐,煮爛豬頭要現錢。

有朝一日時運轉,日日天天都過年。

《祭灶詩》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不知各位文友看了有何感想?可以暢所欲言,交流互動,謝謝大家!

溫馨提示:【 原創作品不易,敬請文友關注,留言轉發,善意批評,指點迷津,交流互動!】


兵法天下


以春節為題材的古詩,我最喜歡的是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有著濃濃的春節氣息。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非常適合春節“除舊佈新”的習俗。

喜歡這首詩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的爺爺。提起爺爺,他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是家長長子,性格直爽,敢作敢當,經歷豐富,曾經拿著手雷去抓過漢奸,趕著馬車去闖過東北,也曾經當過我們地方的鄉長,老年時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紅白喜事的櫥子……爺爺的經歷很傳奇,走南闖北的經歷加上之前念過私塾,爺爺還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的。所以打小就喜歡聽爺爺給我講故事,很多過節的習俗也是從爺爺那裡傳承下來的。

“爆竹辭舊歲”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著,小的時候一直不明白,爆竹聲音那麼大,那麼響,那麼危險,都不如“煙花”來的絢爛,為什麼一定要去放呢?爺爺就會耐心的跟我講“年”的故事,這個怪獸最喜歡除夕出來禍害人間,人們逐漸發現了怪獸得軟肋,就是害怕爆炸的聲音,於是便用碳火來燒烤竹子,發出受熱後自然會發出了噼裡啪啦的聲音,就把“年”這個怪獸嚇跑了,後來人們就把這個習慣保留了下來,還根據竹子爆裂的聲音取名為“爆竹”。後來發明了火藥,製成了鞭炮,這鞭炮也就沿用了習慣的名稱,把鞭炮有時也稱為爆竹了。不死心的我聽到這裡,總是會追問些其他問題:鞭炮什麼時候發明的?諸如此類,爺爺有時不勝其煩,便岔開話題,教我讀了這首《元日》,那時還小,不太懂詩的意思,只是知道跟過年有關的詩句。

後來,隨著閱歷的增長,也逐漸明白王安石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r 再後來長大了,成年了,爺爺卻早已經不在了。每次過年的時候,聽著大年夜爆竹此起彼伏的聲音,總是會想起爺爺,想起爺爺教給我的這首詩,以及傳承給我的這些風俗習慣。









中華詩詞薈萃


再過幾天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了。

有一種幸福叫春節回家

有一種感覺叫回家的心最好

有一種溫馨叫過大年闔家團圓

有一種味道叫家的味道

有一種執著叫有💰沒錢💰都要回家過年



古代的文人墨客寫了很多有關春節~除夕的詩詞,有思鄉的、思念親人的、思念朋友的……。

我選幾首能讀得懂的詩來作邀答吧😄!沒有最喜歡的,因為古詩詞中太多有關春節除夕的好詩詞,我們只有慢慢讀慢慢品,才能體會詩詞中的意思和作者的感受。

《春節看花🌸市》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隊列,草株木本鬥芬芬。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除夜宿石頭驛》

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除夜》

來鵠

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人日思歸》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除夕》

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

莫笑書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詞。


小溪若嵐


一說到春節的詩,大家立刻想到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小學語文必背古詩,人人耳熟能詳。

可我最喜歡的,卻是南北朝薛道衡寫的這首

《人日思歸》

入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

思發在花前。

全詩僅二十字,淺顯易懂,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

人日,指農曆正月初七。

普及一點小知識——

農曆正月初一稱作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古時候把春節當作春天的開始,入春才七天,離開家鄉卻已經兩年了。

那時候車馬郵都很慢,山高水長,路途遙遠,既沒有火車飛機,也無法視頻聊天,就連寄一封家書,都要數月才能抵達。

詩人客居他鄉過的春節,短短的七天,卻覺得很漫長很漫長。

這七天,從舊年跨到了新年。外面到處歡聲笑語,鞭炮聲聲,禮花飛舞,可詩人悵然若失,度日如年。

天氣漸漸變暖,春天就要來了。

冬季南來的大雁又要成群結隊地飛回北方了,可詩人卻不能與大雁同歸,只能望著它們遠去的身影企盼在它們之後即刻動身回家。

這個回家的想法啊,比碧綠的小草萌芽還早,比綻放的第一朵春花還要迫不及待。

全詩情景交融,運用了對比映襯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想念家鄉的親人和朋友,也想念家鄉的薺菜和春天,還有這北歸的大雁。



夏途途


以春節為題材的古詩,我當喜歡唐代劉長卿的新年作。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其作詩長於五言,被譽為“五言長城”。

這是他被貶時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抒發了新年到來之際他的無限離愁,失意悲憤之情。它的大意是新年來臨思鄉之心迫切,獨立天邊忍不住熱淚橫流。到了老年被貶於人下受辱,春天迴歸走在了我的前頭。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曉,江邊楊柳與我共分憂愁。我已和賈誼一樣遭遇,這樣日子須到何時方休?

這是一位失望之人,面對新年佳節的無奈怨懟,整個世界為他的思念焦慮渴望,展開一座傷感宮殿的建築,從未開心過的唐朝猿猴們來了,眼簾內的楊柳在人流淚的時候,就是這幅樣子!歷史上受了大冤屈的人,我們也是同病相憐的知音啊!就連春天,也棄我而去,走在了無家可歸之人的前頭。不盡的哀怨與悲憤,使劉長卿寫下了,關於春節的千古動人詩篇。

其實,他那個世界沒有讓他回家過春節,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只需要挺過來。挺過來了,他就是劉隨州劉刺史,一個真正有生殺大權的地方大員。而他也挺過來了,只是,過年的那一天,他是如此脆弱不開心。象摔碎的玻璃一樣,在春節這個巨大的事實面前。

而細想一想,春節在每個中國人心裡都是重要的。團圓的意義勿須多說,生命的歷程就是皇帝也要去回顧。在回顧中如果倒下,繼續站起。這就是“年"的意義,在劉長卿心中,在你我心中,在也許制定“年"的老祖先的初心中。




所有的城市,

都在側耳傾聽新年的鐘聲。

每個離開家鄉的人,

都揹著成功或失意的行囊。

不管微笑或者哭泣,

三百六十五天

已成一副攤開的牌局。

我們,在站臺上遙望著什麼?

於午夜夢醒惆悵著什麼?

面向明天抓住了什麼?

新的一年,你還是又來了。


磨鐵歸來


中國人有句話說得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春節將至,近鄉情怯。遠從千里之外而歸,在一步之遙卻步不前。思鄉的眷戀,太濃。以至於躊躇不前,不敢就此回家。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臨近年關團圓之日!遠方的兒女都在心念回家的路,家裡的父母也在期盼遠方的人兒回家過年。年年如此,歲歲如一,未曾有所改變。這便是中國年獨有的一份鄉情!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兩首都不是春節題材的古詩,卻是遊子流浪在外鄉的心境。

又是一年新春佳節!已在歸途的人們是幸福的。可能千里迢迢,可能道路艱辛。然而,歸家的前一刻。你是否,也會近鄉情更怯呢!

不能回家過年的人兒,該是怎樣的心情。當家人貼對聯,放鞭炮,年夜飯獨卻你一人時,是何等哀傷憾事。“魂斷天涯”的遠行客,也只能在心裡默默祝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以春節為題材的古詩,最是寫客居外鄉家未歸的悽楚讓人心悸。孤身在外,舉目無親的茫然。春節未能一家團圓,只能獨自思念鄉愁。即便多年以後,也是耿耿於懷……



所以,特別喜歡下面這首古詩。道盡了年節在外為客的複雜心境!

客中守歲(在柳家莊)唐·白居易 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 畏老偏驚節,防愁預惡春。 故園今夜裡,應念未歸人。

蓮山居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我最喜歡的關於春節的一首古詩。

這首古詩,簡單樸素而有詳盡地刻畫了時序和物事人情,真的是把歡樂祥和的氛圍,大自然應時應景的節奏,天下百姓普天同慶舉杯換符的欣欣然等等無一不涵蓋俱盡。

每讀一遍,心頭腦海眼前都是畫面,真的想引朋呼友,舉杯案前,換符門前,燃竹灶前,拜倒高堂,大笑過年了啊!




祥雲布輝記


《五律 . 戊戌除夕》

當代 · 常談老生

歲暮啟新元,春風獻節潛。

冬殘今夜促,年滿戊戌詮。

雪殆鬢頭白,梅開酉尾丹。

一場歡歲宴,傾盞注嬋娟。





常談老生


當然是:

五講四美樹新風,

同心同德幹四化。


愛吃瓜的賣油翁


最喜歡的是王安石在《元日》裡的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過春節就是除舊迎新,與過去的告別,展望新的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