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老師:“樂觀以待、堅強以度”,皇后也要做”樂觀派“

《楚喬傳》是一部通俗讀物,但是,它卻向人們闡釋著一個通而不俗的道理:無論如何,都要堅強。堅強,需要一種精神源動力:"樂觀主義"。心中秉持一種信念,不因艱難而自棄,不因挫折而自卑,不因孤獨而自憐,不因貧窮而自怨。樂觀,就是相信希望,相信明天,相信"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相信"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

說到"樂觀主義",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女子不得不提。她們都是皇后,她們的人生似乎是反著來的,但殊途同歸,最後,都"熬成了婆"、"熬出了頭"。奴隸不僅可以變成將軍,而且可以變成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這是史實。電視劇《錦繡未央》中李未央的歷史原型北魏的馮太皇太后,她是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弘(拓跋弘)的皇祖母。馮氏是貴族出身(祖父是北燕國君),但很小的時候就家破人亡,自己成了北魏掖廷的奴隸。孤苦伶仃, 形影相弔,小小年紀,天天洗衣,低到塵埃裡的生活,唯有樂觀以待、堅強以度。

後來因為機緣,遇到了貴人,她被調到太子拓跋濬的身邊,不久之後通過嚴格的選拔做了皇后,然而,好景不長。彷彿是上天覺得她受的苦不夠多,便輕輕一揮手降下大難。馮皇后非但沒有"下架",反而升了級,做了皇太后。這種變化發生的原因只有一個:皇帝老公死了。二十來歲就守了寡,重新回到孤零零的生活。而比過去更多的,除了孤獨,還有恐懼。處在政治漩渦中,死亡每天都在逼近。身為太后的她,不得不和權臣鬥法、和"兒子"鬥智(繼位的獻文帝並非馮氏親生,自然不大聽話)。歷盡風險,克服憂懼,制服政敵,征服命運,終於,馮太后修得正果。

韓老師:“樂觀以待、堅強以度”,皇后也要做”樂觀派“

當馮太后成為馮太皇太后(把"兒子"獻文帝變成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她躲在幕後主持了一場對"中華民族大融合"貢獻巨大的漢化改革,史稱"太和改制)。而這場改革難度極高,受到的阻力可謂"排山倒海"。試想,要一個掌握皇權的民族(鮮卑族)學習漢族文化、參照漢人生活——改姓名,改服裝,改風俗,改習性,還要大舉遷都——談何容易?但是,馮太皇太后做到了。與其說,她很強大,不如說,她很堅強。她始終樂觀地相信,改革的明天很輝煌。

另一位皇后,她姓錢。二十來歲之前,她的人生一帆風順,做皇后也是簡簡單單的事。然而,災難同樣發生在這個年紀。她的丈夫——明朝正統皇帝朱祁鎮——在超級太監王振的忽悠下,親征蒙古,結果一敗塗地,自己也光榮被俘,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在丈夫被囚大漠期間,錢皇后傷心過度,以至於哭瞎了一隻眼睛,虔誠祈禱,以至於跪殘了一條腿。她始終相信,丈夫會回家,一切會變好。為了讓丈夫脫險,她把自己所有的嫁妝都用來疏通關係,雖然所託非人、無濟於事,但她始終在努力。

皇天不負苦心人,丈夫平安歸來,但他依舊是一個囚徒。因為他不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就連"太上皇",也是掛名的。他被囚禁在一座破落的院子裡,沒有太監,沒有奴婢,沒有衛士,除了他自己,就只剩一個妻。錢氏對丈夫不離不棄,自己身有殘疾還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各種從沒幹過的髒活累活從此一肩挑。此外,她還不斷地鼓勵丈夫:"苦日子總會過去"。錢氏的樂觀堅強使得"落難鳳凰不如雞"的朱祁鎮打起了精神,他鼓足了勇氣和生活的艱難死磕到底。

韓老師:“樂觀以待、堅強以度”,皇后也要做”樂觀派“

妻子的患難與共,朱祁鎮感念於心。他對她說:"懷中有你,榮辱我皆安然"。然而,艱難並不只是貧苦辛勞而已,還有死神的威脅。命運似乎總喜歡給苦難加碼。做了皇帝的弟弟朱祁鈺對依舊好好活著的哥哥越來越不放心,幾度想殺之而後"安"。朱祁鎮夫妻的頭上就好像懸著兩把"殺豬刀",隨時會掉下來。可以想象,無數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錢氏都會抓著朱祁鎮冰冷的手,和他相視而笑,然後,一起把目光移向天邊——太陽即將升起的遠方。也許,他們偶爾會滿含熱淚地對彼此說:"讓我們樂觀點,再樂觀點"。

這樣的日子,他們過了八年。朱祁鈺"英年早逝",朱祁鎮抓住機會"撥亂反正",再度登上皇帝寶座。彷彿錢皇后註定是一個福薄之人,丈夫復辟之後,沒過幾年就與世長辭(三十八歲)。雖然這段時間,丈夫對她恩愛有加,但"幸福"來得太慢卻走得太快。錢皇后沒有馮皇后幸運,史書上說,她晚景淒涼。然而,那麼多艱難苦恨都走過來了,"美人遲暮"的寂寞淒涼又算什麼呢?因為苦難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幫助人養成樂觀的德性。事實證明,馮皇后和錢皇后都是樂觀者。樂觀者,相信明天,明天自然會來。

韓老師:“樂觀以待、堅強以度”,皇后也要做”樂觀派“

誠然,樂觀,並非只是"相信就好",那叫"盲目樂觀"。樂觀,是建立在努力改變的基礎之上的。興利除弊,革故鼎新,鏃礪括羽,日新月異,這樣,樂觀才有意義。一言以蔽之,唯努力者能樂觀,唯樂觀者能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