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刊|華為打算用雲造一片“黑土地”,幫助中國城市進化

導語:區別於傳統雲計算只建立簡單的信息化、數字化,華為城市產業雲要幫政府打造的是一塊能支撐產業發展的“黑土地”。

“我們有非常強悍的算法和算力。”見到華為公司政企雲總裁、數字政府業務部總裁楊瑞凱的第一面,樓敬偉就聽到對方先說了這麼一句話。

作為上海寶藤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樓敬偉對大數據、雲計算並不陌生。在過去兩三年裡,他在公司組建了一個90多人的數據算法團隊,為臨床分子診斷業務提供技術支持。

“這是一個顛覆性的模式,是必然的發展方向。”他說,可惜的是,自己公司現有的數據分析能力遠未達到他理想的狀態。

這讓樓敬偉在聽到楊瑞凱說“華為雲有500人的專業團隊,擁有全球領先的大數據分析挖掘能力”時,眼睛一下子亮了。

不過他完全沒想到,華為後來能提供給他的,遠遠超過一個“優秀的雲計算服務項目”。

造一塊“黑土地”

樓敬偉與華為雲分管技術、項目的相關負責人溝通後不久,曾牽線上海寶藤與華為的大連高新區管委會,也看上了這兩者的資源,並主動投來合作意向——計劃聯合三方優勢資源,建立一個生命科學大數據平臺,推動大連市生命科學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

合作協議簽署後,華為還表示將以此次人工智能+醫療業務場景戰略合作為契機,和大連在供暖、水務、交通等業務場景不斷擴大和深化合作,形成更多人工智能+產業群的合作項目。

這意味著,原本樓敬偉計劃的與華為的合作,已經從一個單獨的企業項目,升級成了要與大連市一起合作建立地方雲基礎設施項目。

大連高新區的計劃並非個別現象,這背後反映的正是當前中國地方城市管理者的共同訴求。

楊瑞凱透露,在拜訪廣西某地級市時,地方管理者向他表示,除了關心城市建設、城市治理,他們更關心本市最大的企業——某重型製造企業在未來的智能製造發展中如何轉型升級,“他們非常關切雲計算能給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哪些助力,能否培育繁殖出更多的經濟業態。”

一位接近地方政府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地方經濟發展大多到了一個結構性瓶頸,經濟下行的壓力促使地方政府在藉助數字化技術發展地方產業時,不能再侷限於簡單的招商引資或搞孤立的項目,而必須從政務、民生及產業發展等多個角度出發,做出綜合考量。

“這正是華為城市產業雲要做的”,楊瑞凱說,“華為城市產業雲是要以雲計算和大數據作為基礎設施,幫地方政府打造一塊支撐城市產業發展的‘黑土地’,為城市走向智能化提供數字基礎設施。”

構建城市雲生態

這塊“黑土地”到底有何不同?

楊瑞凱告訴記者,在跟一些地方政府接觸時他發現,很多城市原本也找一些科技企業做了許多信息化項目,但大都是單個成塊,互相之間沒有打通數據,結果是錢花了,項目也沒得到有效利用和保護,造成極大浪費。

“傳統的雲計算只是簡單地幫政府做信息化,但這不是華為的目的。”楊瑞凱說,隨著ICT技術(信息和通信技術)向各個行業滲透,服務場景也迅速擴大,“我們能夠提供給政府的不再是單獨一個項目的服務,而是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平臺+生態’的解決方案。”

華為城市產業雲濟寧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16年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來,濟寧市依託華為雲計算平臺及生態的優勢,已吸引了中軟國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智軟創等20多家國際國內知名企業落戶,構建起雲生態環境,使濟寧初步形成了信息產業的磁場效應。

“華為與每一個城市的合作,都不是項目的合作,華為希望和當地政府共同構建生態圈,共同帶動產業繁榮,形成產業聚集效應。”楊瑞凱說。

而要真正在這塊黑土地上播種、收穫,首先要保證每粒土壤的充分透氣——讓這個以雲計算和大數據建立起來的雲端基礎設施沒有數據孤島的困擾。

新華社刊|華為打算用雲造一片“黑土地”,幫助中國城市進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數據壁壘在政企之間普遍存在,要想讓城市大數據在創新應用中充分釋放潛在價值,首先必須打破數據壁壘,讓數據有序流通。

在2018“華為·濟寧雲產業合作高峰論壇”上,楊瑞凱公開表示,華為城市產業雲2.0為政務客戶首要解決的一大痛點就是,彙集城市政務、民生、產業的數據和應用,打通數據壁壘,構建數據開放共享。

此次論壇上,華為與山東濟寧市人民政府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並正式上線華為山東(濟寧)大數據中心,這個大數據平臺將為濟寧政務服務、文化旅遊、生態環保、智慧教育、健康醫療、平安城市提供資源服務,幫助濟寧市完善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民生服務水平、加快全市大數據產業發展。

“現在一些城市找到我們合作,我們是先協助他們從頂層設計做整體的業務規劃,然後再根據城市當下和未來發展的優先級進行運作。”楊瑞凱說。

直面更大的挑戰

對於科技企業來說,參與一個城市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頂層設計和規劃,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畢竟很少有人這樣嘗試。

“5年前我們去給烏蘭察布市建數據中心時就告訴過他們,要去專注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未來會對他們產生深刻的影響。”楊瑞凱說,“可當時當地政府雖然有著強烈的轉型和發展渴望,但許多基層幹部對大數據並不瞭解。”

5年後,烏蘭察布市副市長王國相站在華為數據中心大樓前,向前來採訪的記者細數,烏蘭察布市如何將雲計算產業當作戰略性產業,如何大力發展本市的電子商務、物聯網、電子政務等。

這給了楊瑞凱和華為更多的底氣。過去的三年裡,楊瑞凱拜訪了百餘個地方政府,帶領團隊在北京、天津、重慶、青島、廣州等建立起90餘個城市雲計算大數據中心,助力100餘個省市政府實現善政、興業、惠民的訴求,城市產業雲市場佔有率市場排名第一。

當然,作為一項幾乎沒有先例的“創舉”,作為雲計算新發展模式的探索者,現有成績之外,華為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挑戰:比如,隨著地方轉型壓力的加大,客戶現實需求的增長速度比華為的發展規劃來得更為迫切。

“所有的客戶都希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楊瑞凱說,“華為本身是一個聚焦ICT的技術公司,雲產業建設還是要一點點時間推進的,但重要的是馬上開始。”

此外,在他看來,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只靠華為一家技術公司還不夠,華為接下來需要聚集更多的合作伙伴。

這與華為一貫以來的合作共贏行事風格一致。“未來我們將會以更加豐富的合作內容和合作領域,更精準地為合作政府服務,推動其結構調整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楊瑞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