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事奇談:你沒聽過的鐘樓奇聞?沒關係,盤它


趣事奇談:你沒聽過的鐘樓奇聞?沒關係,盤它


古代城鎮都設有鐘樓鼓樓,晨起要撞鐘報時,夜晚擊鼓報時。西安自古以來都是軍政重鎮、千年帝都,也是古代最早出現的城市。在這裡的中心保留著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鐘樓,也是西安的地標性建築。

鐘樓,重樓三層簷,四角攢頂,總高36米,基座高8.6米,基座高8.6米,每邊長35.5米,面積約1377.4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


趣事奇談:你沒聽過的鐘樓奇聞?沒關係,盤它


簷上覆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樑,頂部有鎏金寶頂,金碧輝煌。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並分別與明城牆東、南、西、北四門相接。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樓上懸掛鐵鐘一口而得名。

初建時,地址在今廣濟街口,與鼓樓對峙。明萬曆十年由巡安御使龔賢主持,將鐘樓整體遷移於今址。鐘樓的設計構造自然不必說,但關於它的來歷,民間有著許多天馬行空、詭譎綺麗的傳說。


趣事奇談:你沒聽過的鐘樓奇聞?沒關係,盤它


傳說從前關中八百里秦川,是一望無邊的澤國。在茫茫大海之中便隱藏著如今的西安,但這海水卻並非江河匯聚,是從現在鐘樓位置的一口泉眼裡湧出的。

在深海里有隻數丈長的巨型烏龜,興風作浪整天鬧騰。它一動便能掀起翻山蹈海的巨浪。半坡的先民們,依山傍水而居。屢受這烏龜鬧騰掀起的水患,巨浪淹沒良田和家宅,人們不得安生。

為保一方平安,先民們請來工匠,修建了座鐘樓蓋住了湧海水的泉眼。並專門求神仙用鎖心鏈把巨龜鎖住,使它在泉眼裡長眠不醒,將它巨大身軀當做堵水栓,使海水不會衝出,關中這海底平原才得以漸漸露出容顏。


趣事奇談:你沒聽過的鐘樓奇聞?沒關係,盤它


據說那個地下泉眼直通到渤海灣,那巨型烏龜也是從海里通過水道爬到關中來的。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到鐘樓附近的地上或鐘樓的牆邊仔細去聽,就能聽到有水流湧動的聲音,還有長眠烏龜的酣聲。

民間還流傳著的另一個版本,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關中一帶地震接連。民間議論城下有條暗河,河裡有條蛟龍,蛟龍一翻身便長安震動。朱元璋怕了,於是想辦法要壓制這條龍。

道人術士們給他出了個主意: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鐘樓。鍾乃天地之音,可鎮蛟龍。於是朱元璋專門修了一個全國最大的鐘樓,並調來“天下第一名鍾”景雲鍾(現藏碑林博物館)前來助陣。


趣事奇談:你沒聽過的鐘樓奇聞?沒關係,盤它


過了兩個世紀後,隨著城市中心東移,鐘樓日益偏離城市中心。明神宗萬曆十(1582年),在陝西巡撫的主持下,鐘樓來了個整體遷移。

關於這次搬遷有這樣一個傳說。萬曆年間,關中再次爆發了大地震,死傷無數、傳言四起,說有妖怪作亂。當時著名的道士高承之向知府進言:“鐘樓東遷半里地到十字街口,地動必除。因為此地有條千年鰲魚在作怪。”


趣事奇談:你沒聽過的鐘樓奇聞?沒關係,盤它


知府聽後,和高承之一起來到十字街口。命士兵刨開地面,見露4塊大石,揭開石條,果見下面有一深井,流水嘩嘩響。不一會兒,一股水柱奪井而出,衝向天空,隨即見到一鰲魚頭伸出井外。高承之走過去用寶劍按住鰲魚頭,叫士兵用鐵鏈將其鎖住,將鐵鏈和鰲魚一同沉入水底。

知府徵用5000工匠,夜以繼日趕修鐘樓。從此鐘樓巍然屹立,鰲魚被鎮壓在水底再也不能興風作怪了。而從此天下第一的雲景鍾,就怎麼也敲不響了。

後世經過資料證明,鐘樓下確有一口水井。但至於夜深人靜時聽到的水聲,不過風從鐘樓的門洞經過發出的聲音,但這美麗的誤會,卻也帶來了許多傳奇譎麗的故事。


趣事奇談:你沒聽過的鐘樓奇聞?沒關係,盤它



鐘樓,記錄著西安蒼海桑田的傳奇和歷史,銘刻著西安人心中的悲愴與驕傲。

它與鼓樓晨昏相伴,與西安四門遙相呼應。東去,是西安最繁華的商業大街,北行,是西安最年輕最寬闊的大街,南往,是高樓林立的科技文化區。鐘樓與西安一起銘記歷史,一起眺望未來。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