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快过春节了,为大家梳理了一些往年过年时孩子可能遇见的一些状况,希望小朋友们都过个健康、愉快、安全的好年~

【食】

“民以食为天”,春节期间,各种因为“食物”引发的悲剧着实不少。对于有婴幼儿的家庭来说,春节家里零食的选择会比平时多,走亲访友小朋友也更容易自取食物或被喂食,如果父母太大意,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01

千万别给幼儿喝酒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案例:

广西两岁多的小思,原来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2016年2月,小思在二伯的哄逗下喝了一两多米酒后便昏睡不醒,并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此后几个月里,小思被家人带着辗转4家医院求医,诊断结果是小思因酒精中毒导致脑损伤和癫痫,智力、运动、语言发育迟滞,相当于1岁幼儿发育水平。

正确做法:

过节时,有些长辈会用筷子沾酒给宝宝“喝”,甚至哄骗孩子喝大量酒。这种行为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损伤,酒精中毒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筷子沾酒”在一些大人的眼里可能是微量的,但是对于宝宝娇嫩的消化系统以及身体的承受能力来说,损害并不是轻微的,这种玩笑不能开。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因为碍于面子不阻拦,而是应该坚定地保护好孩子,拒绝不合理要求。

02

误食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我们常常在新闻中看到由于儿童误食电池、药品、化妆品、金饰、玩具中暴露的磁铁磁珠等引起的悲剧。春节期间由于走亲访友的人比较多,如果将孩子单独留在一个房间,或缺乏照看和监护,这类情况发生的几率状况会很高。

现在很多药品、化妆品的包装都做得非常可爱,看起来很像糖果,如果大人把此类物品放在了小朋友容易够到的地方,并且没有旋紧,很容易引起儿童误食。爸爸妈妈们不仅仅要在家里注意“危险品”的收纳,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在购物场所,也要注意监护好小朋友不要发生误食。

03

这些食物容易引起窒息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案例:

就在1月3日,广西玉林,一名6岁男孩吃花生呛住导致窒息。家人不知道如何急救处理,匆匆忙忙倒背着孩子乘电梯下楼,期间还不停用手拍孩子的背部。遗憾的是,孩子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了心跳呼吸。实在是太令人痛心了!

过年期间走亲访友,桌上常常摆着各种坚果、小零食,但这些体积较小、颜色鲜艳的食物不仅容易吸引孩子注意,也极易引起孩子窒息。

很多情况下,孩子想吃,大人就随手塞给他们一些,有些孩子则是趁大人不注意时,把这些东西往嘴巴里塞,结果不幸呛到了气管里。

除了开心果,平时常见的汤圆、果冻、豆类、糖果、葡萄、桂圆等都有同样的窒息风险。

对5岁以下的孩子而言,瓜子、花生、甘蔗、豆类必须在大人的监护下食用。此外当孩子在正常吃东西时,大人绝对不能为了热闹或是好玩,用各种方式逗乐孩子,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食物呛入孩子的气管。

正确做法:

澳洲建议,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整粒的坚果或植物种子,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无论是何种坚果,都记得以泥状或者粉状,少量地给他们。美国的专家们则建议,在宝宝4岁之前都不能喂食过于浓稠的整勺或者整坨的坚果酱,以免噎住。5岁以下的儿童,严禁食用整粒的坚果。

一旦孩子被呛住了,家长要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详见今天的第二条推送。

如无效,应立即就近抢救。

【行】

春节长假期间,爸妈们在带孩子出行时,也容易遭遇安全隐患,例如没有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没有正确使用婴儿车安全带、或使用简易“遛娃神器”发生危险等。

01

出行不坐安全座椅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案例:

2017年春节,浙江省一家三口自驾游,爸爸开车,妈妈抱着不到两岁的宝宝坐在后座上。结果,一个急刹车,妈妈没抱住孩子,宝宝的头撞在了前面座椅上。父母将孩子送到医院,检查显示,孩子颈椎骨折。

据医生介绍,近年来,孩子发生在汽车内的“意外伤害”发生频率较高,大多是因为急刹车或车辆追尾造成的。

正确做法:

家长带孩子驾车出行时,一定要为孩子配上与年龄相符的安全座椅。不论孩子是否愿意乘坐,这道安全程序绝对不能省略。

在孩子乘坐安全座椅时,要避免因为包覆过紧或过松导致的不适,冬天出行时,要先将孩子的羽绒服、棉衣等臃肿的衣物脱去,再坐进安全座椅,以免发生滑脱。

02

出行和家长走散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案例:

2018年2月7日,家住长沙的蔡先生带着6岁的儿子小轩坐地铁,结果一时没注意,儿子跑下了车,跟着人流坐公交,乘高铁,跑到了200多公里外的邵阳。所幸,孩子遇到了耐心细致的铁路民警,7个多小时后,小轩终于回家。

正确做法:

带孩子出门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行踪,对于年幼的孩子要确保其始终在视线范围内活动。

当身处交通工具、游乐场、公园、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时,父母尤其要看好孩子,避免孩子丢失。

同时,对于大孩子,一定要进行基本的安全常识教育,万一发生走失情况,可以向警察或场所工作人员求助

相关阅读:如何防止孩子走失

防走失绳像遛狗?定位手表、报警器、防走失书包……到底哪个靠谱?

【玩】

在孩子的世界里,“玩”是最美好的,但春节时许多传统的玩法却会引发危险,有的孩子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01

别让长辈随意亲孩子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案例:

一位儿科医生曾经发微博称: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新生儿因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败血症后死亡的病例。这个新生儿是三代单传的独生子,家里的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每天爷爷都要抱着孩子不停地亲吻。孩子住院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追问病史时,母亲含着泪告诉我,孩子的爷爷下巴长了一个小小的脓包。孩子死后全家捶胸顿足哭泣,可是已经晚了。”

春节时,很多长辈亲戚也会用亲吻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但这种在大人看来无伤大雅的举动,却可能为孩子带来病菌感染的风险。

尤其对皮肤娇嫩的新生儿来说,他们的抵抗力远远低于成人,通过亲吻等方式解除病毒或细菌后,被传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一般来说,通过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毒是感冒,通过皮肤感染的最常见细菌是葡萄球菌。如果成人脸上有脓包,并且脓包有创口,那么在亲吻宝宝的时候,很可能把病菌传给宝宝,并由此引发严重后果。

正确做法:

父母带孩子出门时,要坚决避免他人用嘴对嘴的方式亲吻孩子,尽量避免发生皮肤接触。

同时,如果对方患有感冒、皮肤出现伤口或感染、发生腹泻、罹患疱疹等传染病时,要避免其近距离接触孩子。

02

玩耍烟花爆竹引起受伤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案例:

2017年春节期间,湖南长沙一位老人带着3岁的孙子多多放烟花。老人将第二个烟花垒在第一个烟花上燃放。没想到烟花冲力太足,直接被震倒,四处扫射。年幼的孙子躲避不及,后脑不幸被炸伤。最终孩子因伤势过重不幸逝世。

正确做法:

首先,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做好防范措施。在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范围内,按要求燃放,燃放时确保一定的安全距离。

如果发生意外,家长要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救治,并及时送医院。

常见的三种受伤情况如下:

第一种:眼部受伤

一旦烟花爆竹损伤到孩子的眼睛,家长要用干净的毛巾或衣物将受伤的眼睛遮住,立即就医。

第二种:面部受伤

一旦脸部发生烧伤或烫伤,要用大量干净的冷水冲洗创口,并用干净的毛巾或衣物擦净,马上就医。

第三种:手足受伤

如果是烧伤,处理方式和面部受伤相同。

如果受伤还伴有大出血情况,要先进行必要的止血程序。用毛巾或布条扎住出血部位靠近心脏的一端,并抬高受伤部位,并尽快带孩子就医。

03

热水、厨房等引起烫伤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2018年春节,江苏宿迁市一家医院收治了一位小病人,小朋友刚满2岁,因为被滚烫的菜汁烫伤了面部和颈部,被送进医院治疗。明明的妈妈当时在厨房盛饭,孩子不小心就把菜叶汤汁洒身上烫伤了。

生活中,热锅、开了很久的电器、热水、刚加热过的餐具、蒸汽都可能会造成烫伤,厨房更是孩子烫伤的高发地带。

正确做法:

在烫伤发生后,父母要第一时间确认严重程度。

如果是轻度红肿或起水疱,分别对应I°烫伤II°烫伤,第一步是立即远离热源,如果接触物还烫,应该去除会进一步导致烫伤的物品比如阴燃的物品,滚烫的衣物,和收紧受伤部位的首饰、皮带等(以为受伤部位会很快肿起来),但如果有皮肤粘连,不要硬除。

接下来是处理受伤部位:

冲:清洁冷水冲洗20分钟

脱:小心去除伤口表面的衣物

泡:在冷水中持续浸泡10-30分钟

盖:用干净的纱布、毛巾覆盖伤口并包扎固定

如果烫伤部位出现灰色、红褐色甚至变黑的情况,家长需要立即把孩子送往医院抢救。

此外,一些患者会用醋、老鼠油,甚至是面粉这类所谓的“民间偏方”来治疗烧、烫伤,医生表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很容易造成损伤皮肤感染,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皮肤二次受伤。

【衣】

01

衣物过紧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案例:

2012年曾有这样一则新闻,孩子父母发现,孩子既没有感冒生病,胃口也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哭闹。在医院经过检查后才知道,原来孩子是被纸尿裤勒伤了。

纸尿裤上的松紧带,让宝宝腰部下面的髂棘承受的压力增加,宝宝皮肤骨骼都比较脆弱,很容易被勒伤。对于胖宝宝来说,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太过狭小或紧致的衣服,不仅可能孩子呼吸困难,还会让儿童腹部的器官受到挤压。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内脏正处在健全功能的关键期,外部过紧的束缚会影响生长发育。

同时,室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衣物过紧孩子不容易散热,也可能会使孩子产生痱子、湿疹等皮肤病。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手指、脚趾有没有被线、头发丝缠住,导致局部缺血。婴幼儿不会说话,或者表述不清,只有靠照顾人多多留心。

正确做法: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活动需求,选择合适尺码或略宽松的衣物。

其中,上衣可以比实际尺码略大一个尺码,孩子运动会更方便。裤子可以按照实际尺码来选择,宽松者为佳,运动裤、棉裤是首选,尽量不要穿牛仔裤。

另外为孩子选鞋时,也要一定选择正确的尺码,很多两三岁的孩子即使鞋子已经小了,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或者会因为脚步逐渐适应“难受”,让脚趾蜷缩在鞋子里,造成不适和损伤。

孩子的袜子内部不要有线头,以免缠住脚趾。

02

配件尖锐配有长绳的卫衣外套,玩耍中引起窒息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 事发当时3岁幼童穿的是类似这样的连帽衫

图片来源:news.sina.com.cn

案例:

一则新闻报道提及,一个3岁小男孩在玩滑梯时,衣服上的绳子扭结在一起勒住脖子,不幸窒息死亡。

孩子们在做游戏时,很可能互相拉扯衣物,帽绳类和丝巾类的装饰可能会让孩子不小心被勒住,引发意外事故。

正确做法:

不要给孩子选择有绳子或过多装饰物的衣服,围脖也比缠绕式的围巾更安全。

对于特别小的孩子,妈妈和宝宝衣服上的亮片、水钻、铆钉等装饰也要格外小心,这些能够抠下来的尖锐物品很容易被孩子误食,也有可能会在游戏时划破孩子的皮肤。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为大家盘点的“衣”、“食”、“玩”、“行”四个方面的安全雷区就到这里,也希望所有爸妈都能避开雷区,牢记这份“春节带娃安全指南”,和家人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春节!

  • 作者简介。夏天的陈小舒:小舒是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博士,从事幼儿健康科研工作,也是一位新妈妈,在育儿的路上边走边学,希望和你分享和交流养育孩子的所学所思。

- END -

收好,一年一度的春节带娃安全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