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喜歡祥瑞,百姓為了獲得賞賜十分踴躍進獻,宰相卻很反對

武則天時期的宰相李昭德,一直以直率而聞名,他對於對武承嗣想要謀立太子之位是非常反對的。對於給武承嗣效力最殷勤、最出力的王慶之不斷騷擾女皇,為武承嗣效命的張嘉福派出了王慶之等數百人一起加入聯名上表,請求武則天應該把武承嗣立為皇太子。當表章遞上來之後,猶猶豫豫的武則天隨後就召見了王慶之,武則天一見到王慶之面就問:“皇太子李旦是我自己親生的兒子,為什麼要把他廢除掉?”王慶之回答:“現在的天下已經是武家的天下了,怎麼還能夠讓姓李的人來繼承皇位!”武則天猶豫了很久也沒能夠做出選擇。王慶之的那一份上表直接引來了宰相們一輪接著一輪的猛烈抨擊,王慶之因此也沒有能夠得到武則天的同意。。李昭德對於這件事情是非常痛恨,將王慶之給打死了,結束了這一個狂徒的生命,與此同時,他還建議女皇武則天要時刻警惕武承嗣手中的權力過大。這個建議的提出是要冒著非常大的政治和性命風險的,如果是一個沒有過人的剛正之氣、過人的膽略是沒有人膽敢向武則天提出這一敏感的建議的。武則天接受了他所提出的意見,免去了武承嗣的宰相職位。

皇帝喜歡祥瑞,百姓為了獲得賞賜十分踴躍進獻,宰相卻很反對

武承嗣

武則天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皇位看起來合理合法,她就去鼓勵老百姓來進獻祥瑞,用那些祥瑞來代表“天意”來迷惑老百姓。正是由於上行下效,所以影響很大。於是,接連不斷的祥瑞被送到了武則天的皇宮之中。武則天對於這些祥瑞,都是一概收下,並且對於那些敬獻祥瑞的人都給予了獎勵。這種情況正是在由於武則天的大力鼓勵,老百姓們都十分的踴躍。武則天想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但是也有不怕死的人,為了能夠獲得武則天的賞賜,竟然連祥瑞都進行偽造,或者冒充祥瑞。李昭德一直反利用一些奇怪的事情,來向武則天女皇進行諂媚。襄州的胡延慶得到一隻烏龜,這隻烏龜的腹部用紅色的油漆寫上了“天子萬萬年”這幾個字,並把這隻烏龜獻給武則天。希望能夠藉助這個祥瑞來討得一個封賞。宰相李昭德看到這一個怪物的時候,他感到非常非常的奇怪,左看看右看看,覺得龜腹之上的那幾個字好像不是原本就有的,而且他也對於龜腹上一出生就寫有這樣幾個字也是持不相信態度,於是他用一把小刀來刮龜腹那些字,發現那些字果然是後來寫上去的。這件事情顯然是欺騙了武則天,李昭德要求武則天嚴厲懲罰這個人。但武則天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這一個人的心思並不是邪惡的,不需要去査問了,讓他走罷。由此看來,武則天對於向他進行諂媚的人還是抱有一些好感的,也是比較喜歡聽到一些祥瑞、看到一些祥瑞,並且能夠給予這個騙子最大的寬容。

皇帝喜歡祥瑞,百姓為了獲得賞賜十分踴躍進獻,宰相卻很反對

李昭德

​ 又有一個人,在洛水見到一塊潔白光滑的石頭,在石頭的中間有幾個紅斑,白裡透紅,非常的漂亮好看。這個人不僅僅是把這一塊石頭當做珍奇的寶物,同時也把它看做是祥瑞兆頭,因而把它拿去進獻給武則天。有的宰相問這個人:為什麼要將這一件東西拿來進獻給皇帝呢?那個人回答道:“這一塊石頭有赤誠的紅心,所以要把他進獻給皇上。”這很明顯是一種討人喜歡的肉麻語言。宰相李昭德對其言極為噁心,他大聲喝叱這個人說:“這一塊石頭有紅心,難道洛水裡面剩下的那些石頭都有反叛之心嗎?”這句話說完之後,滿堂的大臣都大笑起來。雖然武則天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但她仍然沒有責怪獻這塊石頭的人。謊言已經被揭開,武則天仍然選擇讓這個獻石頭的人安全地離開。

皇帝喜歡祥瑞,百姓為了獲得賞賜十分踴躍進獻,宰相卻很反對

武則天​

有一次,武則天手上拿著一枝在秋季開出的梨花給宰相們看,詢問這個是什麼樣的祥端徵兆。有一個宰相為了諂媚武則天,他說這是皇上的的聖德惠及草木,所以才能夠在秋季的時候開花。然而,宰相杜景儉並沒有阿諛奉承武則天,他選擇實話實說:“現在已經是到了秋天,樹木的葉子都已經變黃開始凋謝了,卻在這個時候時忽然開出梨花來,這是陰陽顛倒的緣故呀。臣考慮皇上治理教導,是不是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才會發生這樣的異常現象呢?對於秋天開出梨花的這一種反常的自然異象,以上這兩種說法都是不科學的。第一種解釋,很明顯就是在取媚武則天;後一種解釋,並沒取媚,他是在藉著秋天開梨花的事情,向武則天直言進諫。

皇帝喜歡祥瑞,百姓為了獲得賞賜十分踴躍進獻,宰相卻很反對

武則天

有趣的是,一向很相信祥瑞的武則天,這一次反而是誇讚杜景儉,說他是一個真宰相。在唐朝時期,向皇上進獻祥瑞的有非常多起。隴石節度使朱泚向唐代宗獻上能夠在一起吃奶的貓和老鼠。貓和老鼠雙方誰也不去侵害誰,貓和老鼠認為這樣的情況屬於一種祥瑞,於是狀元出身的宰相常袞率領著百官入朝表示祝賀。唐德宗時期的宰相崔祐甫,他剛直不阿,對於那些怪物或者怪事都從來沒有從不視為祥瑞,代宗時期,他擔任的中書舍人,但他並不跟隨大臣們一起入朝祝賀。他說,貓捕捉老鼠,本來就是貓的職責,現在出現了貓鼠一同吃奶,那是貓沒有去儘自己的職責,這有什麼值得去祝賀的呢!不僅是這樣,崔祐甫還以貓不捕捉老鼠作為警戒,勸唐代宗需要警惕那些執法的官吏不去細查壞人,在邊境守衛的邊將不去抵禦敵人。唐代宗對於崔祐甫的勸告很欣賞,也很理解他的用意。

皇帝喜歡祥瑞,百姓為了獲得賞賜十分踴躍進獻,宰相卻很反對

唐代宗

結語:祥瑞,通常是來暗示一個朝廷的繁榮和天下太平的徵兆。在封建時代,獻祥瑞很多時候是人們對於感情的一種寄託和宣洩。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它所能夠產生的影響是完全不相同的,這一點也沒有什麼對和錯,只是每個人所處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歷史中仍然有許許多多記錄某些重大事件與自然異象相關聯起來的記載。而這些如果是放到現今,我們通常都能夠憑藉著正常的科學手段來解釋清楚它們。

參考資料:《國史補》《太平廣記》《舊唐書》

百家號文軒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