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不是不當,而是實力不夠

不可否認,多爾袞是一位英雄亦或者是一位偉人,他為滿人奠定了不世基業,有很大功勞。但關於多爾袞為何不稱帝,許多人認為,多爾袞為了不讓滿族上層貴族分裂,為了民族大義,主動放棄當皇帝的機會。其實並非如此,多爾袞不是不想當皇帝,而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實力不夠。

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不是不當,而是實力不夠

多爾袞的實力表面上看的確很大,但同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權臣恆溫相比,還是有點不夠看。可就是這樣,恆溫到死也沒有爬上帝位,根本原因,還是實力不夠。與之相比,實力更加薄弱的多爾袞,自然無法祈及帝位。並且,多爾袞死後,他的嫡系力量立馬受到清剿,這本身就證明,多爾袞的嫡系力量太弱。

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不是不當,而是實力不夠

當時的滿州上層,並非多爾袞一家獨大,除去皇太極這一脈不談,另外還有豪格、代善、濟爾哈朗等六人。也就是說,多爾袞如果想要稱帝,面臨的不僅是皇太極這一支力量,其它幾位大佬不會坐視不理。

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不是不當,而是實力不夠

滿清當時可以看成是八旗共有的帝國,而皇太極不僅是皇帝,同樣也是兩黃旗旗主。如果多爾袞擋了皇帝,可想而知,兩黃旗地位一落千丈。為了防止這種局面出現,兩黃旗勢力只會擁護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這也是為什麼當皇太極身死,多爾袞想要奪取皇權的時候,兩黃旗鰲拜一度拔刀相向。

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不是不當,而是實力不夠

而且當時的滿清帝國,是貴族共和、共治的局面。如果多爾袞當了皇帝,這種局面就會被打破,為了手中的權力,大家自然不會希望多爾袞稱帝。因此,不僅是兩黃旗會拼死擁護皇太極的兒子,其餘各大旗主同樣如此。在這種條件下,多爾袞如果強行稱帝,成功的幾率非常渺茫。

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不是不當,而是實力不夠

多爾袞就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放棄了皇位,把目光放到了攝政王。當時皇太極死後,本應是豪格繼位,但要是這樣那自己還玩個錘子,於是多爾袞堅決不同意。可要是憑藉武力,支持豪格的和支持多爾袞的,都認為必勝把握不大。這也就導致了雙方各退一步。

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不是不當,而是實力不夠

豪格這邊退一步,不再繼位,但必須保證是皇太極的兒子。而多爾袞也退了一步,表示可以由皇太極其它兒子繼位,但不能是豪格。除此之外,還提了一個條件,自己必須是輔政大臣、豪格這邊也同意了,於是又經過一番爭論,方才選中了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順治皇帝。

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不是不當,而是實力不夠

​當然,多爾袞如果賭一把,強行稱帝,還是可以的,畢竟誰也不能肯定的說他一定會輸,但以當時的背景而論,多爾袞輸的可能性非常大。再加上多爾袞沒有兒子,當時也沒有人要殺他,也就導致對皇位沒有太多的迫切性,也就放棄了這次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