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益如何由負轉正?


水稻收益如何由負轉正?



去年農業農村部在廣州召開2018年國家優質稻品種攻關推進暨鑑評推介會上,“象牙香佔”、“美香佔2號”和“增科新選絲苗1號”一起入選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廣東優質米在國內站穩了腳跟。廣東從2004-2017年育成審定的水稻品種優質率達63.78%,廣東種植的國家優質3級以上標準的優質稻品種比例達74%,遠高於全國的優質稻米率37.1%。

水稻收益如何由負轉正?

為什麼優質稻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

一方面是因為糧食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政府引導糧農種植水稻從重“量”轉向重“質”;另一方面是因為優質稻能給農民帶來更高的收益,農民更樂意種植優質稻。

2018年我省繼續擴大優質稻的種植面積,優質稻佔比持續增加,今年水稻收購價也持續增加。2018年廣東早秈稻平均收購價為147.4元/百斤,晚秈稻平均收購價163.3元/百斤,遠高於國家最低收購價早秈稻120元/百斤、中晚秈稻126元/百斤。

水稻收益如何由負轉正?

水稻收益如何由負轉正?

水稻收益如何由負轉正?

成本

2018年我省早稻平均畝產397.2公斤,晚稻平均畝產371.1公斤,畝均產值早稻有1170.9元,晚稻有1212.0元,年均水稻平均產值為1191.5元。

2018年我省稻穀畝均生產成本1406.3元,其中,人工成本615.7元,物質費用502.0元,土地成本288.6元。這樣算下來,稻農種植一畝地還將虧損214.8元。為什麼在我省水稻優質化程度高且收購價也高的情況下,稻農種稻還是虧損的呢?

看一看成本,水稻種植的人工成本佔了總成本的43.7%。廣東水稻種植機械化程度低,當前廣東地區的日均工價又普遍漲至80-120元,且人力勞動工作效率遠不及機械,這就是我省水稻種植成本居高不下,收益減少的主要原因。

據使用機械化種植的稻農瞭解到,使用機械進行種植,打田、插秧、收割、施肥施藥的成本分別為150元/畝、150元/畝、80元/畝、100元/畝,加上農資費150元/畝土地成本500元/畝,總成本為1130元,遠低於人力為主的種稻成本,收益也將由負轉正。

水稻收益如何由負轉正?

水稻收益如何由負轉正?

廣東土地零散,不利於使用機械化,我們應加快土地流轉速度,將土地化零為整,合理利用機械化種植,減少畝均成本,提升種稻效益。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