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这两天,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奶业协会会长王根林关于《世界奶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报告被行业媒体疯狂转发!


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报告内容分别从“牛奶与作为食品的属性”、“国外奶业实践与模式”、“我国奶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三点展开,深入详尽地介绍了国内外奶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由于内容较多,五谷君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通过中国奶业协会官方网站查看报告全文。

在五谷君看来,王根林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一段表述,值得行业思考,也是值得与读者分享的精华。

王根林在报告中指出,在乳制品中,婴幼儿配方奶粉最大的问题便是缺乏基础科研。

在王根林看来,大多的中国产品(婴幼儿配方奶粉)仅在模仿国外,很少有从基础营养的角度去研究。

“婴幼儿在每个阶段究竟需要哪些营养?需要怎样补充?”王根林表示,在这些方面国内专家仍需探索,应当努力让乳制品的基础研究跟上去。

不得不承认的是,与国外婴幼儿配方奶粉发展历程相比,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发展时间确实较短一些。

公开资料显示,1913年,科技创新促发罐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诞生,这是一份给全人类带来福祉的事业!

中国婴儿配方奶粉的研制生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历了将近有半个世纪,随着研制及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配方不断升级,造福了无数中国宝宝,纵观发展历程,虽历经艰难却依然奋力前行。

第一代婴儿配方奶粉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着重于“能量”,主要是在牛乳或炼乳中加入谷粉、豆浆、白砂糖、饴糖,以增加能量。

第二代婴儿配方奶粉成型于20世纪80~90年代,提出了母乳化的概念,着重于“宏量营养素”。

在牛乳中添加植物油、脱盐乳清粉、白砂糖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经浓缩、均质、喷雾干燥而得成品。

第三代婴儿配方奶粉着重于“微量营养素”,主要是在牛乳中添加乳清粉、植物油、麦芽糊精、白砂糖。

调整了牛乳中蛋白质,强化了维生素、矿物质,增加了维生素K、维生素B6 、维生素B12 、生物素、叶酸、泛酸、铜、牛磺酸等指标,调整了碘等指标限量范围;

提高了亚油酸含量,添加了DHA、ARA,使奶粉中的各种成分更接近母乳。

第四代婴儿配方奶粉完全是基于技术的进步,配方也逐步升级换代,由调整主要营养素成分,到调整主要营养成分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矿物质、维生素、微量成分添加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趋向于合理,产品的名称也更符合国际化,称为婴幼儿配方乳粉。

按照营养需要的差异,婴幼儿配方乳粉又分成3个年龄段,即0~6个月、6~12个月、12~36个月。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是采用先进标准的第四代产品,比如伊利、宜品、飞鹤、三元、摇篮、红星、贝因美、雅士利、澳优、光明等。

纵观婴幼儿奶粉发展的这些年,配方更加合理化成为发展的方向。

换言之,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

当然了,由于属于后来者,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基础科研”上存在一定不足,不过,龙头企业却始终在进行“基础科研”,并收获满满。

摇篮乳业作为民族乳业的代表,始终将婴幼儿奶粉配方的研究作为重点,倾尽全力研发出来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摇篮乳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1年12月由国家人事部批准设,摇篮乳业也是国内乳品行业中首批被批准设站企业。


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黑龙江摇篮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不仅是培养和引进乳品行业高科技人才的重大举措,也是摇篮乳业科技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摇篮乳业经常聘请国内外食品学专家、营养学专家作为科研顾问,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只为研发出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

无独有偶。

众所周知,飞鹤乳业很早就开始整合全球资源,与哈佛医学院BIDMC合作布局,搭建起美国波士顿、中国北京、中国甘南的“两国三地”联合科研平台,科研实力有目共睹。

为了符合国际对于婴幼儿营养需要的研究趋势,飞鹤乳业将“中国的母乳研究”升级为“中外母乳研究”,将“母乳成分含量研究”升级为“母乳成分微观构成及功能研究”,将“功能性原料应用研究”升级为“功能性原料机理研究”。


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正如飞鹤乳业执行总裁蔡方良向五谷君所言,飞鹤乳业通过科研层面三大升级,实现产品研发新飞跃。

基于此,飞鹤乳业多次在国际上斩获金奖!

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评委会主席约瑟夫•贝斯曼更是表示:“飞鹤产品的配方构成,例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方面,均能体现出飞鹤在追求婴幼儿营养和高品质标准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除此之外,已经将“不创新,无未来”融入发展理念的伊利,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上也做了诸多基础科研。

经过十六年的努力,伊利母乳研究积累了近百万份母乳数据,在海量研究的基础上,“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并已全面应用在了金领冠产品当中。


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据金领冠营养顾问介绍,强化了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的金领冠奶粉在婴儿生长发育、行为发育、消化吸收和免疫力方面表现优异,能充分满足中国宝宝营养需求。

在母乳研究上,三元食品也与伊利一样,付出了很多心血!

自2014年筹建“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来,三元全面推进了中国的母乳队列研究,为实现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成果。

2016年10月,三元发布了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中国人母乳成分数据库”,为细分化和功能化婴幼儿配方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数据库的研究成果,三元奶粉研发出了更加适合中国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配方乳粉——三元新升级爱力优。


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喂养效果评价研究报告显示,三元新升级爱力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方设计能够完全满足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

另外,宜品乳业无论是研发投入上,还是在硬件打造上,都做到与国际接轨,从而保证了宜品奶粉的产品品质。

比如宜品乳业目前已经自主研发并掌握乳清脱盐项目的核心技术。

脱盐乳清粉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主要原料,长期以来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所使用的脱盐乳清粉主要依赖进口,尤其是全羊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的脱盐羊乳清原料的供应。


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宜品乳业历经三年的乳清脱盐研发,掌握了核心技术,解决了产品的滋气味问题、蛋白变性问题、脱盐率的问题,形成了稳定的独创工艺,为开发新产品提供支持,促进了乳品行业以及食品行业的发展进步,增强了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与国外乳制品竞争的核心实力。


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中国的乳业不但要打翻身仗,还要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同步,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拳头产品。”在郑俊怀这个老乳业人看来,中国的乳业人有责任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标准的国际产业化之路。

在郑俊怀带领之下,红星乳业在基础科研上“着墨很多”!


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红星牌奶粉就被国家指定为军需奶粉,出口东南亚和欧、亚、非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参与援建了27个国内外乳制品生产项目,为国内同行业培养乳品技术人才5600余名,被誉为中国乳品业的摇篮。

在管理方面,郑俊怀不惜用重金从国外聘请乳制品行业专家来红星担任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指导。

如今红星采用透明工厂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奶粉生产全过程,郑俊怀介绍说,“消费者可以来红星生产基地免费参观,奶粉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均可以放到大众面前。”


配方奶粉缺乏基础科研 伊利宜品飞鹤摇篮红星却在弥补这项空白


虽已年过花甲,郑俊怀依然充满活力和动力,源于他对国产乳制品行业深深的爱。

郑俊怀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深耕于国产乳制品行业,为中国的母亲分忧,为中国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乳业之幸,就在于有伊利、蒙牛、飞鹤、三元、澳优、君乐宝、光明、摇篮、宜品、红星和贝因美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

中国奶粉之运,则是因为冷友斌、魏立华、万春林、颜卫彬、郑俊怀、牟善波吴松航等一大拨英杰在不懈努力着。

所以,在五谷君看来,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完全可以放心食用,未来则会更好,因为我们的基础科研正在“补上”,并将做得更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