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什么时候适合入手?专家:盯紧2019年年中!

11月13日,hengda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renzeping在(《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战略)

大会上做了一次公开演讲。时间很短,但观点犀利。一起来学习一下

来源|财经网

核心观点

1、要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有充分的估计。

2、这次经济L型的触底会经过两个底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下半年会第二次触底,第二次触底可能会在2019年年中。

3、建议在稳杠杆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微调。

买房什么时候适合入手?专家:盯紧2019年年中!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现在对于未来的形势和政策究竟应该怎么看?

2015年我们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就是中国经济可能已经相当接近底部,我们提出经济L型的判断。2017年我们提出新周期,今年提出金融周期退潮。

这次经济L型的触底会经过两个底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下半年会第二次触底,第二次触底可能会在2019年年中。

买房什么时候适合入手?专家:盯紧2019年年中!

现实研判


现在的经济形势究竟怎么样?我给大家说几个数据,大家感受一下当前形势的冷暖。

第一,GDP增速,我们三季度的GDP增速是6.5%,这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只有两个季度的GDP低于6.5%,分别是2008年的四季度和2009年的一季度,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此,我们没有低于过6.5%,这次是第一次。

第二,外部环境。我们现在的出口,事实呢,10月份我们的制造业新出口订单46.8%,这是33个月以来的新低。更重要的是前段时间抢出口,进行了需求的透支,我认为后面出口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我们的M2增速,9月份降到了8.3%,8.3%是过去20年以来的新低。我们的社会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融资总量,今年1到9月份是15.4万亿,比去年净减少了2.3万亿,为什么刚才白老师讲投资降到了5.4%,做历史比较发现,我们1到9月份降到6.4%,这是亚洲金融风暴以来的新低。



提几点建议:

第一,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尤其是要加大开放自信。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的要素成本过高,是跟竞争不充分有关竞争不充分的原因就是开放不足带来的。我们要有开放自信,大家一定要留意,中国、德国、日本、韩国,是天然的受益于全球化的,受益于市场的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

第二,宏观调控不要摆动太大。

其实逻辑并不复杂,因为政策从制定到传导,再到有效果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想让政策立马见效,一定是力度过强了。所以我们对宏观政策调控政策要有一个跟企业的互动和适应期,不要摆动太大。

第三,财政政策应该积极有所作为。

为什么?现在对于财政政策有几个误区:

是把宏观调控和供给侧改革人为对立起来。改革是管长期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管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为什么要把它对立起来,大家管的事不一样。长期的改革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如果未来稳定的宏观环境越来越恶劣,怎么搞改革呀。

是上调民间的赤字率,大规模减税,不要受3%的约束。现在搞财政的人要澄清一个问题,究竟要平衡财政还是要功能财政,政府在经济不好的时候,还要保自己的财政平衡,让企业怎么过,难道要等经济好的时候再减税吗,已经没有必要了。反而经济不好的时候,扩大赤字,扩大减税,这就是功能财政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

是中国现在人均GDP美国的1/6都不到,我们怎么就没有投资潜力了,不仅基础设施有大规模的投资潜力,在高科技领域都是几百亿美元的大投资,可以自己投,也可以通过减税让企业去投,我们的投资潜力非常大,不是我们没有潜力,是有些同志没有思路。开放也会带来投资潜力,减税也会带来投资潜力,鼓舞企业家的信心也会带来投资潜力。

第四,对于货币金融政策,我的建议非常简单。

客观地讲,过去金融去杠杆取得了一些阶段的成效,未来应该转向稳杠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区分这个杠杆的好坏,银行的表外,包括影子银行业务,大量的满足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如果能从银行的表内拿到贷款,为什么要到表外去呢。

我们不能一刀切,银行的表外,通道,包括影子银行业务,确实有炒钱的,这确实要打击。但有些是满足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我们要进行区分。现在的政策已经开始往这个方向去转。

最后一条建议,我们过去比较强调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对的,因为我们搞了40年的改革开放,大的方向,市场导向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是我们的战略,这已经非常清楚了。但是,我们过去40年改革开放改革的方法论上,还有很多传统的智慧不要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