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2019年已經來臨。從最近的新聞來看,雷布斯好像“輸掉”了和董小姐的10億賭局。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不過邐邐更關心的,是競爭膠著、洗牌殘酷的手機行業。

擁有十幾年歷史的金立,負債百億、裁員萬人,董事長還不見蹤影——品牌名存實亡;錘子則深陷資金困局,負面新聞不斷,擅長講單口相聲的老羅也沒有出來闢謠。

即將迎來9歲生日的小米,出師不利——手機銷量再次跌出前5。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賽諾最新數據

多家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小米過去一年的發展勢頭不容樂觀。賽諾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1月小米手機銷量同比下跌12%,市場份額只有11.3%;榮耀手機的市場份額上升到16.1%,同比增長6%。銷量短暫回暖後,邁入中年的小米正迎來一場新的危機。


小米的增長瓶頸

2015年可以說是小米發展史上的分水嶺,也是小米手機最輝煌的一年。從2011年8月小米手機1上市,到成為國內手機市場銷量第一的角色,小米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2015年,小米位居中國手機銷量第一

然而,迅速崛起的小米在2016年折戟沙場。

調查機構IDC數據顯示,小米2016年的手機出貨量為4150萬部,同比下滑36%,市場佔有率從第一跌落到第五,位於OPPO、華為、vivo和蘋果之後。如果把華為和榮耀兩個品牌的手機銷量加在一起統計,小米在2016年的市場佔有率或許會跌出前五。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國產機四大巨頭

短短的一年時間,小米從國內手機行業的領頭羊,變成了一個被多個競爭對手圍剿的角色,這確實很尷尬。現在看來,經歷了野蠻式的增長後,小米在2016年被其他國產手機品牌超越更像是一種必然,而不是偶然。


從1999開始

眾所周知,小米手機最初幾年能夠快速崛起,靠的是性價比。準確地說,小米手機的崛起,靠的是低價。2011年前後,國內智能手機價格都在3500元左右的高位。精明的雷軍看到這一機遇,將小米手機1的定價鎖定在1999元。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此外,雷軍還把一些領先的硬件引入到小米手機中。2011年小米推出的第一款手機小米手機1搭載了高通的雙核處理器,當時很多智能手機還在用單核處理器。與其他品牌的手機相比,小米手機1無論是價格,還是硬件配置都有很強的殺傷力。

靠著極高的性價比,小米手機一戰成名。隨後的幾年裡,小米在媒體的質疑和批判聲音中迅速崛起,並登上了國內手機市場銷量第一的寶座。當時,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沒有核心技術,沒有技術創新,小米的增長神話很難繼續。果然,2016年國產手機品牌集體強勢崛起,靠互聯網風口崛起的小米跌落神壇。

2016年,OPPO手機主打拍照,vivo手機主打拍照和HIFI音質,華為Mate系列商務旗艦和P系列時尚娛樂旗艦已經成熟,並引入了徠卡這個合作伙伴,拍照實現了質的提升。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OPPO:前後2000萬,拍照更清晰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Vivo:Hifi&Smart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華為與徠卡的合作,一直延續到最新機型



求變的小米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小米搞起了手機芯片,推出了全面屏手機小米MIX系列……經過戰略調整後,小米手機銷量有所回暖併成功上市。剛剛成功上市的小米,再次迎來手機銷量下滑的危機。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全面屏手機:小米Mix系列


2018年底,小米手機銷量再次下滑,國內市場份額跌出前5,步入中年的小米再次遭遇增長瓶頸。


拆分紅米,只為救市

對於成功上市的小米而言,銷量如果繼續下跌勢必會影響股價。自去年7月份以17港元的發行價上市後,小米的股價經過了短暫的上漲後,早已經跌破發行價。按照1月3日的數據,小米收盤價為11.76港元,下跌0.44%。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小米手機銷量繼續下跌,小米的股價會跌得更慘。

進入2019年後,小米的動作頻頻,先是宣佈前金立手機總裁盧偉冰加盟,隨後宣佈紅米手機品牌獨立運營。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圖片來自雷軍微博

遺憾的是,資本市場並不看好小米手機品牌的拆分戰略,股價下跌可以說是最好的證明。事實上,小米將紅米這個子品牌拆分出去,並非單獨為了銷量,一是為了對抗華為旗下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二是為了弱化小米品牌的低價形象。

從賽諾去年11月份的數據來看,在國內銷量排名前5的手機品牌中,只有vivo、華為和榮耀三個品牌的銷量在增長。剛剛過完5週歲生日的榮耀,也是一個互聯網手機品牌。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後,榮耀手機去年11月的市場份額為16.1%,超過了蘋果,比小米高出近5個百分點。更恐怖的是,市場份額排名第4的榮耀,與排名第3的OPPO在銷量上只有3萬臺的差距。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最近兩年,OPPO手機在國內的銷量已經連續多個季度排名第一。作為一個後來者,榮耀超過小米,並即將反超OPPO,這種增長態勢是小米不願意看到的。

為此,小米必須把紅米這個子品牌拆分出來,完善現有的產品佈局,挽回業績下滑的頹勢。紅米獨立以後,小米的手機的產品佈局更細緻。其中,小米品牌主打中高端市場,紅米主打性價比,美圖定位自拍和時尚,遊戲領域有黑鯊。只是,大刀闊斧的改革後,小米能夠重回一線陣營嗎?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客觀地說,小米手機銷量再次下跌的癥結,不是產品佈局,而是核心技術缺失,這也是小米的短板。透過國內手機品牌的排名變化就會發現,OPPO被vivo超越,榮耀成功趕超蘋果,這意味著在激烈的競爭下,國產手機市場已經進入綜合實力的比拼,靠單點突破已經很難在市場領先了,OPPO不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嗎?

不可否認,小米MIX也算得上高端手機,但與華為Mate 20 Pro和vivo NEX雙屏版這些機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既便是與榮耀手機相比,小米手機也沒有優勢。剛剛上市的榮耀V20,擁有Link Turbo和4800萬攝像頭,小米MIX並沒有拿得上臺面的核心技術。正因於此,外界一直質疑,小米是否具備做高端手機的實力。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vivo nex

談及拆分紅米的初衷,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回覆網友關於紅米獨立運營評論時表示,把小米和紅米分開,各自按不同的方向發展,可以把小米品牌做得更好。紅米Redmi專注極致性價比,主攻電商市場;小米專注中高端和新零售。毫無疑問,紅米品牌獨立並沒有解決小米技術創新缺失的短板。


技術創新缺失的痛

與華為、vivo、OPPO這些手機品牌相比,小米技術創新上並不佔優勢,畢竟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品牌,在技術上沒有積累。雖說榮耀的成立時間比小米晚3年,但榮耀可以共享華為的技術,這是榮耀的一大優勢。在手機行業經歷了多輪殘酷的洗牌後,技術創新的短板已經嚴重製約了小米的發展。

其實,小米也是一個非常重視技術創新的品牌,透過最近幾年在技術領域上的佈局就不難發現。從進軍手機芯片行業,到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小米正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實力。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小米自主研發的手機芯片

只是,小米手機業務的利潤並不高,這是小米在技術上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原因。對比一下各大品牌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我們不難發現差距。

有數據顯示,華為2018年的研發投入為897億人民幣,聯想為12.74億美元,小米為60億人民幣。不久前,OPPO宣佈今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不少於100億元,而vivo則表示今年的研發投入沒有上限。不難看出,小米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僅僅是OV的一半。

並非小米不願意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而是手機業務利潤太低,影響了小米在技術上的投入。國外調查機構Countpoint的數據顯示,蘋果的單臺手機利潤為151美元,華為單臺手機利潤為15美元,vivo的單臺手機利潤是13美元,小米每臺手機利潤只有2美元。

一直以來,小米手機主打性價比,也就是低價。更重要的是,在小米手機的各個產品線中,紅米手機銷量佔多數。沒有豐富的利潤,小米就拿不出充裕的資金投入到技術研發上。正因於此,小米松果處理器已經幾年沒有消息,因為手機芯片研發投入非常高。有業內人士透露,手機芯片僅流片這一環節的成本就高達幾千萬美元。為此,外界猜測小米松果芯片最近沒有新產品推出,就是因為缺錢。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一直沒有推出次代的澎湃芯片

另一方面,小米手機為了與競爭對手搶佔市場,只能用低價打動消費者。接連不斷的價格戰,讓小米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利潤越少,越沒有錢搞研發,沒錢搞研發,小米手機品牌溢價就很難實現。從產品的演進路線,我們也能看到小米在技術研發上的尷尬與無奈。過去的一年裡,華為Mate 20系列的最高版本售價突破了萬元;OPPO復活了雪藏四年的Find系列,國內的Find X售價4999元;vivo的旗艦機型NEX售價也在5000左右。反觀小米的旗艦機型,售價只能在4000元以下的價格區間徘徊。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在技術層面,華為Mate 20不僅有自主研發的麒麟980處理器,還有雙核NPU神經網絡單元,徠卡三攝以及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OPPO的Find X有雙軌潛望結構;vivo NEX有前置升降式攝像頭,屏幕發聲技術和屏幕下指紋。再看小米的旗艦手機,除了設計和製造工藝的創新外,並沒有實質性的技術創新。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技術創新上再沒有突破,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還會被競爭對手蠶食。

憑藉高性價比,小米迅速崛起並躋身國內手機一線陣營。與華為、OPPO和vivo這些手機品牌相比,小米在供應鏈、技術研發、渠道、品牌溢價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隨著競爭的加劇,小米一邊要與對手競爭,一邊要補齊自身業務上的短板。2016年小米手機銷量大幅下滑,雷軍親自出來抓供應鏈,小米再次重回一線陣營。

在金立瀕臨倒閉,錘子身陷危機,聯想重新聚焦手機業務,國內手機行業進入比拼綜合實力的階段,股價破發的小米麵臨更大的業績壓力。

紅米獨立,9歲的小米能複製華為榮耀的成功嗎?

聯想最新旗艦

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步入中年的小米麵臨更多的挑戰和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