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思路清晰的5個重要原則

瓦茨拉夫·斯米爾(Vaclav Smil)是一位很少人知道的學者,他的很多書的主題都與環境有關。比爾·蓋茨曾經推薦過斯米爾的書,並且表示他“從斯米爾那裡學到的東西比從其他人那裡學到的都要多”。寫作平臺Medium上的一篇文章,總結了斯米爾的五個原則,這五個原則能讓人在做事的時候思路更清晰。36氪翻譯了這篇文章。

第一,懷著好奇心廣泛閱讀。那些思路清晰的人,往往有跨學科背景,而廣泛閱讀正是瞭解不同學科的一種手段,閱讀給我們提供了不同的視角。斯米爾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他仍然每年閱讀超過80本書,他還在一年裡寫了三本書。斯米爾說:“我沒有手機,畢竟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回覆消息和刷Facebook(我也沒用過Facebook)時,你就沒有時間去看書了。”

第二,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教條。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藉助一些模型。如果你把模型和現實弄混了,就很難清晰地思考問題。如果你過於相信模型,你就會忽視那些證明你的模型是錯誤的證據。斯米爾從不百分之百地相信模型,並且拒絕做出長期預測,他說:“我從不硬著頭皮做任何事情,因為我不相信什麼問題都有答案……我試圖闡明問題的複雜性,引起大家的關注,並提出一些可取的辦法和合理的結果。”

第三,遠離金錢和名譽。斯米爾有一個原則,他對知識的重視遠超名譽或物質財富。他生活簡單,討厭採訪,也沒有手機。雖然他和蓋茨是朋友,但他從來不會求蓋茨幫什麼忙。社會心理學家唐納德·坎貝爾曾經提出,當你根據特定的標準獎勵人們時,人們總會找到一種特定的應對方法。就好像如果新聞好不好是點擊量說的算,記者就會“語不驚人死不休”。科學家和學者也不例外。因此,當你對成功不屑一顧的時候,才有可能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

第四,避免過度陷入某一種身份或者認同之中。知名創業孵化器YC的聯合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說過,你越深陷於自己的身份,就越難清晰地思考問題。當人們接觸到的證據和自己的身份相牴觸時,他們會更相信自己之前相信的東西。因此,想要清晰地思考問題,不要預先設定某個定位很重要。比如,斯米爾在《我們應該吃肉嗎》這本書裡就沒有走極端,而是表明吃肉很好,但要適量。

第五,言行一致。斯米爾的另一個特點是,他不會說一套做一套,他不只是給別人提建議,也在踐行自己的建議。就好像老話說的那樣,“廚師應該吃自己做的菜,建築師應該住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裡”。

以上就是學者斯米爾的五個原則,希望對你有啟發。

讓人思路清晰的5個重要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