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掉出班裡前3,高考677進北大,母親坦言:堅持3個“不”原則

在小學的時候,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拿滿分或者拿雙百的時候,但是等到小學結束,進入初中後,有的孩子成績越來越好,但是有的孩子卻像是靈光一現一樣,成績忽然滑了下去,再也沒有曾經在小學時候的“輝煌”。

從沒掉出班裡前3,高考677進北大,母親坦言:堅持3個“不”原則

苗澄作為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從上小學起,就一直沒掉過班裡的前三名,不僅是在競爭不算激烈的小學中,一直成績優異,在進入初中後,面對變快的學習節奏以及變多的學習內容,苗澄反而是把握住了自己原本的優勢,進一步拉大了學習上的成績差距,每次考試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在去年的高考中,苗澄以677分的好成績考進了北大,而作為家中負責女兒教育的苗媽媽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經驗,坦言自己一直都堅持3個“不”原則。

1、不用其他孩子作對比

苗媽媽認為,每個孩子的學習進度都不一樣,有的孩子開竅早,有的孩子開竅晚,所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不能一概而論。

苗媽媽認為,很多家長習慣性的以其他孩子作對比,但如果將這種對比成為習慣,那麼對孩子來說,產生的壓力會遠遠大於對孩子的動力。學會以孩子自身情況作為目標制定的標準,幫助孩子找到學習上的目標以及樂趣,並且給孩子一定的學習建議,才是讓孩子能高主動性學習的關鍵。

從沒掉出班裡前3,高考677進北大,母親坦言:堅持3個“不”原則

2、不以學得快為標準

苗媽媽坦言,在孩子小學時候成績不錯的時候,也曾想過是不是孩子天生智力超群,可以跳級成為“神童”。但是苗媽媽慢慢發現,孩子在學習上並不算非常聰明,只不過是比起同齡人有更好的自控能力,能夠按部就班的去學習,所以才積累出一定的學習優勢,而不能因為一時的成績,拔苗助長讓孩子承受不該有的壓力。

紮實的走好每一步是苗澄考上北大的關鍵原因,而苗媽媽也一直慶幸曾經的自己沒有以學得快作為標準,而浪費孩子的學習潛力,耽誤孩子的學習進度。

3、不在考前給孩子施加壓力

考試是每個學生都要經歷的坎,而能夠順利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除了要平時學習得紮實之外,考前的壓力紓解以及考試時的心態,也是保持成績的關鍵原因。

從沒掉出班裡前3,高考677進北大,母親坦言:堅持3個“不”原則

在考前,苗媽媽從來不會過分詢問孩子的複習進度,而是給予孩子一定的信心以及自由空間,讓孩子在考試前放平心態,這樣才能讓平時的學習成果充分的發揮,而這一點也是苗澄能夠考上北大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