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1月起,微信支付、支付宝上“交易5万、转账20万”或受可疑监控……

还有几天我们就将迎来2019年,而这也意味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又一新规即将生效

!

2018年6月,央行正式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通知》中明确规定: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在内的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个人交易金额达到5万以上,转账金额达到20万以上的请款时,第三方支付机构会在后台进行监控,通过系统分析的方式,来识别这种交易是否属于可疑交易,如交易正常则不会上报,如交易存在问题,则立马上报。

注意!1月起,微信支付、支付宝上“交易5万、转账20万”或受可疑监控……

也就是说,几天后,我们在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账户时,

若是消费达到5万块钱以上、转账金额达到20万以上,就有可能被列入大额可疑交易进行监控!

注意!1月起,微信支付、支付宝上“交易5万、转账20万”或受可疑监控……

(一)

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新规无疑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加,因为今后它们需担负起监控我们所有人账户流水的责任!

央行这是在找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麻烦?

其实在该新规之前,银行就已遵守着央行的这项规定,需每日监测大额交易以及可疑交易,并将符合条件的大额交易与可疑交易,及时上报给央行反洗钱中心。

与此同时, 自2013年以来,我国的第三方支付规模就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的交易金额,已超过100万亿。且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计将超150万亿元,达到

171.5万亿元

注意!1月起,微信支付、支付宝上“交易5万、转账20万”或受可疑监控……

短短几年间,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就已经快够的上整个银行网银交易规模的十分之一。

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对外发布《2017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17年网上银行交易金额为1725.38万亿元。

众所周知,金融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若金融风险突出的话,经济安全也必将受到威胁。

恰恰第三方支付,因为之前监管不够全面曾乱象百出。

很多不法分子因为怕走银行账户会被查,便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将非法资产转入多个不同的账户,最后利用银行卡提现,通过 ATM 机取走。

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开辟的跨境业务被开辟成了跨境洗钱大的新通道。

比如不法分子先在境内用人民币购买电子礼品卡,再在境外将礼品卡兑现成美元,这样便实现了资金的跨境流动。

因此,央行会加大对第三方支付账户的监管实属必然!

(二)

那么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新规的实施会产生直接影响吗?

对此,就在今天(12月25日),新浪微博发起了一项调查。

在参与的4608人中 ,有

38.5%的人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大额交易和转账需求,所以觉得会受到影响;

而另外的61.5%的人则觉得自己离新规中 “交易5万和转账20万”衡量线有点远,因而没啥影响。

注意!1月起,微信支付、支付宝上“交易5万、转账20万”或受可疑监控……

事实上, 正如前面所说的,央行出台这个规定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不法分子的洗钱或其它非法活动,而不是为了限制大家使用第三方支付。

所以,不管大家在第三方平台的交易是否达到了新规中的“交易5万、转账20万”,只要是正常的消费和转账便不会受到啥特别的影响。

退一步说,即便被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后台误认为大额可疑交易,若是能讲清楚资金用途且不涉及相关违法活动,同样不用担心。

今后大家该怎么花就怎么花,一切照旧!

不仅如此,央行此新规的实施,还会给公众带来一个最直接的好处,那就是有效减少各种网络骗局的发生。

试想,所有的线上大额异常转账都将被严密监控和上报,那些骗子还敢用支付平台来行骗吗?!

我们正步入一个移动支付无所不在的时代。

然而,这看似并不是很起眼的领域,却隐藏着很多我们常人难以搞清楚的风险,

正是为了将这些风险尽可能“扼杀”在摇篮中,国家才会积极出手。

相信在未来,在行业的强监管下,第三方支付会越来越规范和安全!

<table><tbody>21财经搜索
ID:www-21so-com长按并识别关注

21财经搜索:迅速拨开冗杂信息的迷雾,聚焦财经热点,传递有效的财经信息,让您在这里读懂财经,玩转财富圈!/<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