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丨师资队伍建设这五年:坚持人才强校、创新体制机制,以一流师资队伍助推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

喜迎党代会 丨师资队伍建设这五年:坚持人才强校、创新体制机制,以一流师资队伍助推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和内在动力。自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如何从规范管理、制度改革、人才引育、中医药传承等诸多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激励、强化人才队伍的事业心和成就感,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校教学科研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人才队伍的保值、增值,为学校事业发展创造最大效益。

喜迎党代会 丨师资队伍建设这五年:坚持人才强校、创新体制机制,以一流师资队伍助推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

01

加强规范管理

推进依法行政

近五年来,学校围绕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人事管理、劳资薪酬管理等内容,起草修订了33项管理工作文件。修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广大教师自尊自律自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制定了特聘教授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工作办法,吸引、招揽高层次人才,助推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起草修订了19项“引培并举”相关工作文件,对教师职务评聘、国内访学、境外研修、学历与能力提升、青年教师培养等加以大力支持;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两次制定文件,调整绩效工资标准;对于人员招聘、调动离职、岗位设置、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定了9项工作办法,以规范化的举措实现学校管理目标。

02

承接“放管服”重任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认真贯彻《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不断激发全校教职员工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学校根据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契合江苏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工作的要求,分别设置了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及青年拔尖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同时设置正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真正实现了分类评聘、鼓励拔尖,学校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实施自主组织评审、自主分类评价、按岗聘用的省属高校。新的职称评审文件秉承“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把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围绕用好用活人才、促进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紧密结合的目标,建立健全了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体系,拓展优化了教师与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发挥绩效评价导向作用。学校先后两次调整了绩效工资标准,切实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增强其归属感及幸福感。为了充分发挥绩效工作的激励作用,学校制定《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原则,切实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和二级单位主体作用,激励教师学习、进取,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03

引育并举人才盛

人尽其才百事兴

人才兴则学校兴,人才强则学校强。人才是推动学校发展不断前行最活跃的力量。回首这五年,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也因人才的集聚而更为卓著。

加大引才力度,人才集聚效应凸显。为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动适应“双一流”建设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学校修订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加大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有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力度。五年来,学校从专业匹配度、学科契合度及预期贡献度考量,充分利用以才引才、团队引才、项目引才等多样化的引才方式,使用多种宣传途径,不断拓展求才空间,精准引才。近年来,共有25名高层次人才加盟学校,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苏特聘教授11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效率高、成效显著,为学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受到上级单位的高度评价。

注重引育并举,学科梯队蓬勃发展。伴随着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其引领效应逐渐突显,围绕多个领军人物,构建了多个创新团队,团队之间进一步加强交叉协同,不断激发后备力量成长,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人才项目不断突破。五年来,学校共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3个,“双创计划”人才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333工程”科研项目资助第二层次培养对象5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9人,获“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21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6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1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服务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团队资源配置为保障,不断优化学科梯队建设。在招聘时明确所聘岗位的“学科导师”及所属“科研团队”,根据团队负责人制的师资需求精准招聘人才。学校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招聘工作的公正性;严格招聘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招聘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操作规程,保证招聘工作的公信度和公平性;自觉加强内部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近五年,学校共招聘专任教师187人(不含高层次人才25人),专职辅导员20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58人,管理人员11人。其中新进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155人,占比83.3%。

上好青年教师入职“第一课”。认真做好新进教职工的岗前培训和校本培训,注重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尽早完成角色转换,明晰自己的职业生涯。充分发挥团队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使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归属在成熟稳定的团队之中,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适应期。

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鼓励教师通过国内外研修,加强知识更新、促进专业发展。五年来,58 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等项目资助赴境外高水平大学研修。2017年以来,共计42位教师赴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0名高校进修学习。

04

弘扬中医药文化瑰宝

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

中医经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治病救人的经验结晶,日渐受到海内外的广泛认同和欢迎。为了继承和利用好中医药经典,学校大力支持国际经方学院面向国内外开展经方研究与推广,推动中医药海外交流,提升中医药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学校在日常管理、学术研究和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

作为中医药院校,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为了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传承人,在国家和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经学校遴选和推荐,近五年新增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8人、全国中医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1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人、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6人、江苏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3人,进一步完善了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造了有利于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喜迎党代会 丨师资队伍建设这五年:坚持人才强校、创新体制机制,以一流师资队伍助推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
喜迎党代会 丨师资队伍建设这五年:坚持人才强校、创新体制机制,以一流师资队伍助推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

策划 | 党代会宣传组

文字 | 人事处

审核 | 王为群

听杏仁们讲述南中医的故事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