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普通腔镜、开放手术,哪种最好?

发现肿瘤,很多病人希望用最小的创伤完成切除手术。腹腔镜、胸腔镜等腔镜手术,和近几年来成为“高大上”代名词的机器人手术,是否一定比开胸、开腹的开放手术更好、更先进、创伤更小?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GASTO)汕尾市分会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论坛上专家表示,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普通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需要不同的手术工具,具有不同的手术路径,各有优劣,只有适合病人的才是最好的。

机器人辅助、普通腔镜、开放手术,哪种最好?

机器人微创手术、普通腔镜手术确实有不少优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杨浩贤教授在论坛上介绍,机器人肺癌手术在全国越来越普及,装机数量、合资质医师、手术数量都越来越多。机器人手术似乎等同于最高级、最好的手术方式。他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已经将达芬奇机器人用于肺癌手术,至今操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手术机器人也不是万能的,从本质上也只是手术工具,用以帮助医生更好得完成手术。

杨浩贤表示,机器人手术的确有诸多优点。对手术医生而言,可实现3D手术,“感觉像自己趴在那儿做手术”,可以放大10-40倍,得到高清晰、立体的手术视野;机械臂可比人手更灵活地操作手术,同时消除不必要的颤动,可以完成精细手术操作;做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时,在麻醉师和护士的配合下,一名主刀医生和一名助手就基本可完成一个开放手术或普通腔镜手术团队的几乎全部工作。对病人而言,机器人、腔镜手术切口变小、康复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少等都是优点。

机器人辅助、普通腔镜、开放手术,哪种最好?

腔镜、机器人手术并不一定是微创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GASTO)会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王思愚教授认为,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或达芬奇机械臂辅助下肺叶切除与开胸手术相比,并不是新的治疗方法,同属肺的外科治疗。不同的是手术路径不一样,就像我们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达同一目的地,各有优劣。

而且,腔镜、机器臂辅助下手术比开放手术除了切口小以外,并不一定“微创”,只能算小切口手术。“首先,手术的创伤不仅仅是切口创伤。”杨浩贤指出,如果患者选择不当,有的腔镜手术切口虽然小,但造成的整体创伤可能比开放手术还大。

王思愚举例称,有的甲状腺手术、乳腺癌手术,虽然标榜微创,但选择腋下入路,最终虽然颈部、乳房表面没有切口,但并不是真的微创,因为从腋下到颈部甲状腺或乳腺需要一条长长的通路,这个创伤并不小,还有造成癌细胞“污染”通路的可能。

机器人辅助、普通腔镜、开放手术,哪种最好?

是否适合机器人、普通腔镜手术须根据病人特点

专家还指出,机器臂辅助下手术和普通腔镜手术都需要医生在做开放手术的基础上额外学习,机器臂辅助下手术操作者更是必须有腔镜和开放手术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学习时长和实操练习是做不好的,对医生的要求更高。”杨浩贤认为,当前的手术机器人只是辅助医生做手术,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也不是高大上的东西。

另外,杨浩贤补充,也不是每个病人都适合做腔镜和机器人手术,这需要一定的手术指征。

今年六十多岁的李伯不久前发现右下肺叶有8cm的恶性肿瘤。为了减少创伤,家属希望能做微创手术。杨浩贤接诊后,认为肿瘤已经较大,考虑到疗效和病人获益,认为不适合做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于是建议他做开胸手术。家属因此非常犹豫,竟然不顾手术的紧迫性而打退堂鼓。“开放手术对这位病人来说获益更大,一是更安全,二是更彻底,长远疗效肯定更好。”

杨浩贤表示,无论哪种手术路径,安全性肯定是首先要考虑的,要看病人的手术指征来选择。曾有病人早年做过气胸手术,后来患肺癌需要再做手术,医生迎合病人需求做了微创手术,却因为早年气胸手术时用了促进胸膜闭锁的药物,形成了多处胸膜黏连难以处理,不得不术中转开胸手术。

他还称,不少肿瘤手术需要切除复杂的肿大淋巴结,当这些淋巴结累及重要组织结构时,可能更适合机器人手术或开放手术,普通腔镜手术难度要大很多。“普通腔镜难以拐弯,而机器人手术没有视觉死角,清扫淋巴结时机器人优势是普通腔镜无法比拟的,其次是开放手术。”杨浩贤认为,肺癌病人淋巴结清扫要恰到好处,过度清扫会让病人出现术后干咳的问题,清扫不彻底又有复发风险。

“不同医师针对不同患者及不同肿瘤期别采用合适的手术路径,才能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王思愚总结称。

机器人辅助、普通腔镜、开放手术,哪种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