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月食觀測指南

2019年月食觀測指南

2019年月食觀測指南

2019年,全球範圍而言將出現2次月食,1月20-21日月全食和7月16-17日月偏食。其中最為壯觀的是1月的月全食,但對於國人來說,如果要觀看需要提前做好出國安排。

2019年月食觀測指南

封面照片:美國宇航局攝影師奧布里·吉姆尼亞尼2015年9月27日在華盛頓拍攝的近地點月全食

Credit: Aubrey Gemignani/ NASA

2019年1月月全食

2019年1月20日夜裡到21日凌晨,美洲的人們可以看到月全食。屆時,滿月將變成夕陽般的橙紅色。上一次月全食是在2018年7月,而下一次月全食則要等到2021年5月。

2019年月食觀測指南

攝影師基斯·伯恩斯在2010年12月20日拍攝的月全食照片

Credit: Keith Burns/NASA/JPL

月全食發生的時候,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中,滿月的明亮月面將發生顯著變化。很多學者將月食的顏色描述成鐵鏽紅,這個顏色類似於日出日落時大氣作用後的日光。美國宇航局科學家諾亞·派徹為大家帶來最形象的解釋:“如果我們在月全食發生時站在月球上,我們就會看到壯觀的日全食,但不同於在地球上觀測的日全食,因為地球有很厚的大氣層,地球外圈會出現鐵鏽紅暈。也就是此時經過地球大氣作用的折射光照射到月面,其中長波長紅光佔據優勢,然後又經過月面反射到地球呈現出夕陽紅。”

當月食發生時,月球首先進入半影區,這時月光變暗;月球繼續深入陰影至本影區後,才會變成鐵鏽紅色,正是因為這種顏色,人們將其稱為“血月”。在某種程度上,月食也反映了我們地球的現狀!天文學家帕梅拉·蓋伊告訴我們:“紅血月的顏色和我們地球上的沙塵和大氣汙染有關,這些大氣中的雜質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陽光穿透,對不同波長的光產生不同的作用。我們星球居然會影響到其他天體的外觀,然後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是多麼神奇!”

2019年1月即將上演的月全食將持續1小時2分鐘,而整個月食過程將長達3小時17分。高峰將發生在星期日,在美國東海岸東部標準時間12:16a.m。

2019年月食觀測指南

美國宇航局提供的月食過程圖示,紅色區域為本影區,灰色區域為半影區

Credit: Espenak/Meeus/NASA/GSFC

以下是不同地點對應的月全食觀測時間表:

夏威夷和非洲東部將分別在月亮升起和落下時看到月食。全食區域包括南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國家,還包括歐洲部分地區,如冰島、愛爾蘭和葡萄牙。而烏克蘭和土耳其的人們雖然不能看到整個月食過程,但依然可以看到漂亮的月食景象。

2019年月食觀測指南

月相與食

新月時,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夜晚我們看不到月亮,當然也不會有月食發生,但日食必定發生在新月,只要月亮正好能夠遮擋太陽,這個本影區域要比月食小很多。月食必定發生在滿月,這時地球位於太陽和月球之間。

2019年月食觀測指南

通過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相對位置理解日食和月食

Credit:wiki

7月16-17日月偏食

在南美洲、大西洋、歐洲、非洲、亞洲、印度洋和南極洲的部分地區,包括中國也可以觀看,但除了最西部地區大多僅能觀看月食的部分階段。

超級血月視頻

Credit:NAS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