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麼說話的:說方言還是普通話

古代人怎麼說話的?古代人說的是普通話還是方言?本文來說說古代人說話這個事。

現代意義上的普通話是以北京音為標準的通用性語言。我國的年代劃分是以1840年的鴉片戰爭之前定義為古代時期。1840至1949年是近代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今是現代時期。

強制推行普通話是從清朝時期開始的,但是沒有成功。夏商周朝基本都是部族式的群雄割據,直到秦朝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統一貨幣,統一度量,統一文字等等都成功了,但是唯獨統一語言發音的政策失敗了。到了漢朝,繼續大一統,甚至統一人們的思想文化,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來證明很成功,可是統一語言發音同樣失敗了。

古代人怎麼說話的:說方言還是普通話

古代的生產力很不發達,尤其是體現在交通方面。在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時代,受過教育的人很少,語言的地方性色彩很濃,語言也是一種族群認同的標誌。經濟不發達導致的流動性差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古代,中原文化被認為是正統的文明,其他政權都是蠻夷。中原文化以河南和齊魯文化為代表。建立的政權以皇帝的民族語言為標準。少數民族政權不斷地入侵中原,成立不同的朝代,使用不同的語言。雖然最後儒家文化沒有更改,但是語音的統一沒有基礎。

現代社會經濟高度發達,交通便利,文化統一。具備了一切基礎條件。人民政府定都北京,使用北京話作為普通話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那就事古時並沒有普通話這一概念,那麼當時的相隔兩地的人們是如何交流的呢?

1:張飛是河北人,在長坂坡的時候,面對著曹操的大軍吼出:“吾乃燕人張翼德,爾等誰敢一站”,而嚇的那些士兵不敢前進一步,要是那些士兵不懂張飛在說什麼的話,豈不是就一起衝上來了?

2.李白和汪倫的故事,李白和汪倫其實也是兩個地方的人,但是卻能在一起詳談甚歡,甚至李白走時還特地給汪倫做了一首詩。

這兩件事都可以大致地表明,在古時雖然沒有普通話,但是還是有著一種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流傳世間的。

這種語言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在士大夫之間流傳著普及的雅言,直到後來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當時這種雅言變成了陝西話,但依舊只是在士大夫之間流傳,並沒有傳到民間去。

但是從秦朝開始,不管定都在哪裡,語言都要朝著當地的語言靠攏,包括如今也是這般。

到了唐朝,總算是有著真正的官話在民間流傳,當時唐朝的都城是在山西,所以當時的官話主要是洛陽口音,這是隋朝的那些大學者奠定下的基礎。

而後,到了五代十國,為了躲避戰亂,大量的人朝著沿海城市遷徙,故此,他們的官話裡開始帶有潮汕和客家味。

古代人怎麼說話的:說方言還是普通話

到了宋朝,因為都城是定居在開封的,所以官話搖身一變,就變成了河南話。

元朝才算是真正猛的一代,說什麼官話,直接就是說蒙古語,還是那種聽不懂的。

明朝時,建都南京,所有官話變成了南京話,而後遷都至北京,南京話也一定程度的帶去了京城。

到了清朝,因為直接接管了明朝的國都,所以官話也就沒有改變了。

可能你們還不知道吧,在當初選擇哪種語言當做普通話推廣出去的時候,曾經的官話洛陽話和陝西話都參加了評選,但是最後還是選擇了現在這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