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成本需要多思考“採購成本避免”而非“採購成本控制”?

採購成本需要多思考“採購成本避免”而非“採購成本控制”?

在企業財務數據中採購成本資金佔比大,也因此在財務收益指標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再加付款方式、付款條件、協同改善以及其他供應鏈優化商務方案,給採購成本管控增添的更多的財務操作手段與空間。

由於採購成本的敏感性,很多企業不斷提出降低成本,使勁各種手段和方案,最終核計實施效果不佳,是降成本的策略方法不對還是降成本的工具無效?其實,都不是!而是需要對採購降本的思維進行再思考。

網語道:任何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同理,任何缺乏戰略性思路和系統性方案的降成本,都是降間歇性偽成本!——“按下葫蘆浮起瓢”——顧此失彼或暫時壓制的策略僅僅發生成本發生轉移而已(如,國內企業最常見的偽VMI降低成本措施,該話題以後再表)。

採購成本需要多思考“採購成本避免”而非“採購成本控制”?

在採購與供應鏈OTEP模型裡面,採購成本思維方案更多強調“採購成本避”而非“採購成本控制”,這是為什麼?這種說法與我們平常的採購成本控制有什麼差異?

什麼是採購成本避免?其思想在於從企業競爭力系統的角度去探索供應鏈成本降低的潛力,事前預防重於事後調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發生,即從系統考慮將企業成本降低所涉及產品的開發、設計階段,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供給配送、倉儲與交付,來避免不必要的成本環節,自發主動避免成本發生的目的,是一種高級的成本思維戰略上的變革。

採購成本需要多思考“採購成本避免”而非“採購成本控制”?

成本意識

成本意識是指節約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成本等對待運營成本的一些列組合價值觀。

說實話,“採購成本控制”是一個具有濃烈工業意識的詞彙,究其寓意也有一種被動式管理措施方案,即目前採購成本高了,但成本是怎麼高的?為什麼高?哪裡高?高多少?...沒人說清楚,更多的時候是老闆覺得有點高,故需要加強成本降低與控制。由於採購成本的發生原因、過程、效果與屬性不清晰,更有甚者認為“成本”是應該發生的而消極對待,於是採購人在老闆的壓力下,在降本的道路上被驅艱難而行,效果可想而知。

採購成本避免是站在價值角度全新的視野思考現有“成本”發生的全過程,認定哪些“成本”發生是應該,哪些“成本”是不應該的,通過系統策略方案改善進行主動成本避免。因此,採購人在成本的“發生”上有更多的全局規劃與主動成本意思,實施效果固然不可同日而語。

樹立起採購人的主動成本意識,才能建立起降低採購成本避免的主動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項具體措施、方法和要求順利地得到貫徹執行和應用。而非建立在賴於領導的提倡、強有力的約束和監督機被動前行。

成本責任

成本責任是指企業內部各個協同環節,依據其工作權限和範圍所應承擔的一定的經濟決策與成本責任,這種經濟責任是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的最終協同效益。

採購成本降低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成本責任”方在採購人,其實不然,如果要說採購人肩負的成本責任充其量就是採購總成本里面的“商務成本”而已(遠不如研發決定採購成本的80%)。而採購成本避免是站在成本發生的所有環節系統思考成本發生的過程與屬性,涉及並貫穿採購成本發生的所有環節,規劃、設計、研發、試樣、生產、供應、運輸、倉儲、配送、供應商等所有直接環節,還包括人力、財務、營銷等間接環節。從成本避免緯度思考每一個環節都有其“成本責任”,都得為企業最終的成本收益相關,否則,任憑採購人在採購環節“日以繼日、嘔心瀝血”也無法覆蓋成本發生的所有責任,否則,獨木難成林。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按照企業財務與成本管控原則,以一定的核算方法,利用產品成本方案、成本歸類和其他有關財務數據資料,監控實際成本的發生狀況,揭示成本發生情況,查明成本屬性,主動全環節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以達到最小支出換取最大投資回報比目的。

採購成本避免對全部產品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的評價,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交易前成本。市場規劃,客戶分析、產品定位與升級、研發設計、供應商前期導入......先期導入策略性規劃避免成本發生。

第二,交易中成本。產品價格、內部流程、交易成本、運輸倉儲、保險稅率、包裝分揀、物流設計......進一步提高採購管理管理水平。

第三,交易後成本。產品不兼容、設計改善、品質反饋、單證數據、升級換代、折舊退讓......等規避成本發生

正確選定適應新情況的最合適的成本標杆,樹立“成本是發生的可能,而非必須”的觀念,深入成本過程的各個環節,系統分析,總結成本降低的經驗,以利於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動的開展。

成本控制

採購成本控制是採購經理人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採購成本目標,在採購過程對各種影響採購成本的因素和條件採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若最終績效超出設定目標,採購人可以自我設計、檢討,達成下期成本目標的行為方案。

OTEP模型指出,成本控制是採購成本避免方案的補救措施。其方案是運用各種管理工具工程的原理對產品成本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進行計算、調節和監督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現薄弱環節,挖掘內部潛力,尋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徑的過程。科學地組織全供應鏈實施成本控制,可以促進產品形成的全過程進行改善管理,從而達成成本規避的方案。

成本反饋

這是採購成本規避的自動升級,成本反饋。通過前期的各種採購成本分析的結果,可用以改善決策,而採購價值流決策實施後,其效果能由年終成本分析反映出來,並可再用以改進決策。

成本反饋控制是通過最終採購總成本進行核算,對採購報表和其他供應數據反饋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總結經驗,發現問題,並找出其原因,採取有力措施去調整未來行為。

 

採購成本需要多思考“採購成本避免”而非“採購成本控制”?

採購成本避免方案積極、主動,聯合價值鏈和產品鍊形成的逐個環節,系統思考,全面評價,自動反饋,積極改善,是企業在採購成本目標管理上有一個系統的思路,同時也是培養職業化採購人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