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陝西」我省積極推進農村汙水治理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近年來,農村生活汙水排放量不斷增加,這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也影響著村民健康。如何處理農村汙水,助力鄉村振興,我省進行了一些嘗試。


「綠色陝西」我省積極推進農村汙水治理

陝西蔚藍節能環境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大MBR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

示範效果良好 設施建設滯後

2018年12月2日,記者在西安市常寧新區潏河常寧新區段農村汙水治理應急工程項目裡杜村汙水站,見到了一臺外形似集裝箱的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在這臺設備的汙水進水集水池裡面是黑臭的生活汙水,但在約50米外的出水處,汩汩清水正順著管道流向潏河。此臺設備是陝西蔚藍節能環境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蔚藍公司)建設的MBR一體化處理設備。

“這套設備不需要專門的人員值守,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設備出水水質好,可達到國家現行最嚴格的排放標準,出水可以直接進行綠化或農業灌溉,既環保又節能。”西安市常寧新區潏河常寧新區段農村汙水治理應急工程項目裡杜村汙水站一位姓張的工作人員介紹。

裡杜村汙水站的MBR一體化處理設備的投入使用,只是我省農村加快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的一個示範樣板。隨著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不斷推進,農村汙水治理工作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廣大村民的環保意識也不斷提高。但還應看到,我省在農村環境保護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廣大農村地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滯後,80%的村尚未實現生活汙水集中處理,成為影響農村人居環境、制約推進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的短板。

目前,農村汙水具有產量大、來源雜、處理率低等特點,加之農村地區地勢複雜、人口數量較大、汙水收集難等因素,生活汙水隨意傾倒的現象很普遍,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

探索市場化機制 提高規模效益

目前,我省部分村莊雖然也建有汙水處理設施,但是由於汙水處理設施種類多樣且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很多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在建設完成後,未能實現正常運營,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的現象普遍存在。

農村汙水治理領域存在規劃缺乏科學依據、標準規範缺位、費用負擔機制沒有確立等諸多問題。解決資金來源不足問題,出臺扶持措施,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我省正在探索農村汙水治理的市場化機制。

究其原因,陝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所長孫長順說:“農村的村鎮相對分散,單個村鎮的汙水產生量少,管網鋪設的成本要遠高於汙水處理設備的成本。加之,一些汙水處理設備的後續運行以及管理費用較高,且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維護,一些村莊無力承擔,更留不住專業人才,這就導致很多建好的汙水處理設施成了擺設,或者一些設備乾脆‘帶病上崗’,造成出水水質不達標。”

據瞭解,目前我省農村大多采用人工溼地、微動力及生物轉盤等傳統的汙水處理方法。這些處理方法沒有針對陝西農村地區汙水的水質特點,造成汙水處理設施質量及系統穩定性差,無法實現正常運行,出水水質也無法達到現行的排放標準。“在汙水治理的技術和設備選擇方面,應選擇適合在我省廣大農村地區應用和推廣的技術及產品。”蔚藍公司總經理王偉說。

此前我省很多地方使用的汙水處理設施多是我國南方省份汙水處理設備公司生產的產品,而南方農村的汙水成分與我省農村汙水成分相比,水質較好、成分也較為單一,這就造成這些產品在陝西使用時頻頻出現“水土不服”,設備容易出現故障、維護成本較高且使用壽命也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汙水治理工作在當地的順利實施。

激發市場潛力 拓展產業新藍海

要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把鄉村建設成為幸福美麗新家園,就必須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這個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

據悉,下一步我省將加強對農村汙水的處理,相關部門將指導試點開展此項工作的市縣,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積極推廣形式多樣且低成本的汙水處理技術,整體推進農村汙水處理工作。

“農村汙水治理領域被業界視為環保產業的新藍海,經過幾年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且發展前景良好,但是現行的配套政策、監管體系、運營體系以及專業人才配備不到位等因素制約著該領域的發展腳步。”業內人士孟俊傑說。

“應把農村汙水處理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鄉村振興規劃銜接好,統一納入城鎮基礎設施的規劃當中,加大資金投入並建立長效機制。”孫長順說,在汙水處理的同時要實現汙水的無害化利用和資源化處置,實現水的良性循環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說到底,農村汙水治理工作就是應根據各村莊實際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並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生態農業及經濟發展水平,採用經濟、簡易、節能和有效的處理技術。另外,農村汙水治理工作也不是處理單一水的問題,而是需要加大力度進行環保領域的綜合施策與合理佈局;要進一步完善農村汙水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機制,建立農村汙水治理多元化投資機制,通過區域整合將村鎮的汙水處理新建項目和存量項目優化組合,使之形成規模效益。

汙水治理事關美麗鄉村建設,事關農村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應齊心協力,通過機制、模式和技術的不斷創新,努力改善農村生態和人居環境,走一條適應我省省情和各地實際的汙水治理道路,讓農村的水更清、山更綠、景更美。

「綠色陝西」我省積極推進農村汙水治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