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冷酷逻辑: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经过旷日持久的围攻,终于拿下了洛阳城。之后,他除了将洛阳原主人王世充作为战利品押往长安外,还在洛水边上处斩了一批所谓“罪大恶极”的王世充“帮凶”,其中就有昔日的瓦岗寨巨头,号称“飞将”的单雄信——单二哥。

王朝的冷酷逻辑: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


在单雄信被斩之前,他当年瓦岗寨的拜把子兄弟,其时已是李世民账下大将的徐世绩曾以自身荣华富贵为代价,请李世民看在多年同事份儿上,卖个小小面子,在单雄信的事情上走走后门。但对于徐世绩的恳求,李世民始终没有答应。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李世民为什么非要杀单雄信不可?

是因为这批人确实“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吗?

其实,在当时,还有一个官员杜如晦也来找过李世民,说他有个舅舅叫杜淹,也荣幸的被列在“帮凶”名单中,看能不能通融通融。结果,李世民很爽快的便在名单中划去了杜淹名字。

从杜淹被赦这事看,所谓的“罪大恶极”宣判似乎也不是什么陈酿原浆,也是可以掺水份的。

这就引出另一个疑问,会不会是徐世绩的面子没有杜如晦那么大?

也不是!当时,徐世绩以一个方面军总司令的身份镇守虎牢关,在击败王世充的战役中,无论是功劳还是地位都要高于杜如晦。

王朝的冷酷逻辑: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


如果徐世绩面子够大,判决结果也不是铁板一块,那为什么李世民就是不肯放过单雄信呢?

有种说法是,在洛阳战役中,单雄信曾经差点用武器刺到李世民,搞得李世民很没面子。后来,李世民之所以要杀单雄信,就是为了出一口胸中恶气。

这种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在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赦免了几乎所有的李建成党羽。这帮人对李世民的伤害程度恐怕要远远大于单雄信的冒犯。

那么,李世民杀死单雄信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呢?

如果我们多看几个人的结局,我们就会赫然发现隐藏在大唐王朝亲切温暖形象下的冷酷一面。

首先是占据洛阳的郑帝王世充。在得到李世民不杀的承诺后,王世充开城投降。之后,他被押到关中,并在官府眼皮底下,死于一场狗血的“昔日仇家追杀”。

接着是占据河北的夏帝窦建德。在他被抓到长安后,他的亲信和妻子为了救他性命,解散了所有军队,释放了所有唐军俘虏。但等来的仍是窦建德被斩首的消息。

下一个是梁帝萧铣。这位以江陵为首都建国的南方君主在开城投降大唐,并主动向大唐皇帝李渊示弱后仍难逃一死。

不过,最具代表意义的,还是占据江南的吴王杜伏威的故事。当年,他为了保得性命,还没等唐军进攻便宣布主动投怀入抱,离开吴地,轻装到长安做官,当了李渊的兔宝宝。

后来,吴地有人打着杜伏威的旗号发动了叛乱。为平息叛乱,李渊让杜伏威在长安的随从阚棱随军出征,并由阚棱出面,多次向叛军申明杜伏威并不支持这场叛乱,以瓦解叛军士气。

叛乱被平息后,随军出征的功臣阚棱很快便以“谋反”罪被杀。而与叛乱并无关系的杜伏威则因一封被人伪造的书信而被免职,并于不久后“暴毙”。

这些被杀的大佬们,除了窦建德之外,无一不是主动投降,甚至跪舔。但他们最终还是难逃一死的命运。为什么?

或许我们可以从杜伏威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在这个故事中,无论杜伏威本人是否有意愿,只要他活着,就有人可以借他的名义造反,因为杜伏威在吴地有很大的号召力。同样,只要杜伏威的使者阚棱露个脸,唐军就可以跟玩儿似的剿灭这场叛乱。凭什么?凭的还是杜伏威的号召力。

王朝的冷酷逻辑: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

这样的号召力才是大唐王朝所惧怕的:如果下一次杜伏威真的想造反呢?因此,对于李渊来说,让杜伏威们在地球上彻底消失,才是一劳永逸摧毁这种超强号召力的居家旅行必备良方。

再来看单雄信是什么人物?昔日瓦岗集团的超级巨头,能够让徐世绩愿意放弃一生荣华富贵来营救的大哥大级人物。你说,如果某一天,他老人家一时兴起,让徐世绩这帮昔日瓦岗小弟跟着反一反大唐,徐世绩们会不会追随呢?

相信李渊与李世民一定思考过这个问题。

而另外一个被杜如晦营救的杜淹又是个什么人物?这是个有一定才能,但为人刻薄,曾因害死杜如晦大哥而和杜如晦结仇的人物。如果不是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苦苦相逼,杜如晦根本就不想出这个头。一个连叔侄关系都处不好的杜淹,又怎么会拥有让李渊、李世民恐惧的号召力呢?

因此,杜淹完全可以无罪开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