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货大法:中国人的美食情节

糟货,糟货,“糟”和“货”放在一起,听起来实在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殊不知,它是江南人的心头好。夏天里,一盘子糟货,一瓶冰啤酒,不要太惬意哦!

糟货大法:中国人的美食情节

糟货的种类有很多,荤的、素的,彷佛任何食物都可以拿来做糟货。常见的糟货有,糟鸡、糟鸭、糟鹅、糟鸡爪、糟毛豆、以及“糟钵头”等等。

糟货大法:中国人的美食情节

翻翻资料会发现,中国人吃糟的历史实在悠久,说它来自远古时代也不为过。原因为何?人们用粮食酿酒,酿酒剩下来的酒渣就是制作糟货的关键“引子”。

屈原在江边感怀:“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旁边渔父听了,别那么想不开嘛,于是劝屈原:“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chuò)其醨。”“歠醨”,说白了就是喝酒。人们捧着酒糟,喝着薄酒,是先秦时代古人最常见的饮食场景。

糟货大法:中国人的美食情节

后来,人们学会用酒糟去卤制糟货,特别是肉食品。《清异录》上的记载:

“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镂龙凤花云贴其上。”

吃个糟货,未免有点大动干戈。吃糟蟹之前,先用手擦拭蟹壳的表面,然后贴上龙凤图案,仪式感十足——这可能是一个吃货对待食物应有的态度吧!

糟货大法:中国人的美食情节

关于吃糟货,四大名著里糟货的身影比比皆是。

《红楼梦》第八回:

“宝玉因夸前日在东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薛姨妈连忙把自己糟的取了来给他尝。宝玉笑道:‘这个就酒才好!’薛姨妈便命人灌了上等酒来。”

糟货大法:中国人的美食情节

《水浒传》里:

“却有郓城县一个卖糟腌的唐二哥,叫做唐牛儿。”

宋朝时候,卖糟货的成了商贩谋生的职业,可见其普及程度。

美食家袁枚作为一个大吃货,不仅在其所著的《随园食单》里记载了糟肉、糟鸡、糟鲞的做法,甚至蔬菜都拿来“糟一下”,糟腌的味道,的确诱人啊!

糟货大法:中国人的美食情节

旧时吃糟货,要先花上一番功夫制作糟卤。先将酒糟反复碾成酱状,倒入黄酒,加盐少许,再用勺子搅拌,用碟子将碗口盖上,放置半天以上,最后用纱布过滤出汁水,即是香糟汁。将事先备好的食物煮熟晾凉,然后用糟卤浸泡,这便是熟糟的做法。

糟货大法:中国人的美食情节

凉凉的糟货好吃,热糟货也很美味。说到热的糟货,不得不提“糟钵头”。糟钵头属于熟糟,有两种常见的吃法。一是做冷盘,猪心、猪肺、猪肝、猪肠、猪肚、猪蹄等都可以选用。煮熟放凉,沥干水之后,放到调好的香料卤汁糟卤里面,浸一天左右就可以开吃了。

糟货大法:中国人的美食情节

二是热锅,有点儿类似东北乱炖和徽州一品锅的吃法。冬季寒冷,围炉吃糟,再来一口温热的黄酒,岂不妙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