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


15世紀末,歐洲商人逐漸認識到印度的重要性,從此積極在此開闢殖民地。1757年,莫臥兒帝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之間爆發了普拉西戰役,印度因戰敗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功掌握了印度全境的統治權。1857年,印度全境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抗殘暴的英國殖民者,但很快被鎮壓。不過印度也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轉為由英國直接統治,成立印度政府。圖為1909年英屬印度地圖。

隨著印度現代化進程的發展,一部分印度上層文化人意識到由英國統治帶來的巨大恥辱,民族主義逐漸開始流行。一些知識分子於1885年成立了印度國民大會黨。該黨於1920年重組,由主張獨立的莫罕達斯·甘地獲得領導權,並開展了一系列謀求印度獨立的不合作運動。圖為1885年國大黨成立時成員合影。

1930年1月26日,聖雄甘地領導的國民大會黨公佈由甘地起草的《印度獨立宣言》,號召印度人民拒絕納稅、癱瘓英國殖民政府,從而吹響了印度獨立的號角。同年甘地率領“食鹽長征”,抗議英國實行的食鹽專營法,展開第二階段“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印度全國罷工、罷課風起雲湧。


1942年,甘地提出「英國退出印度」的口號,併發起第三次、第四次不合作運動,號召爭取印度獨立,但都遭英國殖民政府鎮壓,並再度被捕入獄,直到1944年5月才獲釋。1945年二戰結束,英國元氣大傷,懾於印度各地要求獨立的民族解放運動壓力,終於答應印度的獨立要求。圖為甘地與印度末代總督蒙巴頓夫婦在商談印度獨立事宜。

此時印度的穆斯林已經開始謀劃建立單獨的穆斯林國家——巴基斯坦,英國和甘地都無力改變印度社會已經分裂的現實,只得同意獨立後的印度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度在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實現獨立,但仍然留在英聯邦內。尼赫魯成為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

1950年1月26日,印度憲法生效,宣佈成立印度共和國,並定1月26日為國慶日。之所以選定這一天,也是為了紀念1930年1月26日甘地發表《印度獨立宣言》。民族主義者拉金德拉·普拉薩德當選為印度共和國首任總統。圖為1961年普拉薩德總統歡迎英國女王首次訪問印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