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棧道》第二集 解說詞

《漢中棧道》第二集

央視9套攝製

導視:兩千多年前,暗度陳倉的韓信將一條不為人知的崎嶇小路帶向了無人不知的坦蕩通途,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這些古道的繼承者繼續為這片土地的人們運載著從棧道上流傳至今的寶貴精神,而他們也將繼續激勵著一代代的漢中人走出盆地,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公元前206年四月的一天,一支軍隊自北向南緩緩行進在秦嶺之中,在他們的前方,沿山而建的棧道蜿蜒千里,而在他們的身後,熊熊大火正在吞噬著一切,這隻軍隊的統率者名叫劉邦,他們身後的這把烈火,正是劉邦親自下令所致。

劉邦,這位日後將以漢高祖之名而被載入史冊的人物,為何要在率軍南行之際放火燒掉身後的棧道呢。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出於對秦朝暴虐統治的憤恨,天下豪強頓時紛紛起兵響應,秦末農民戰爭由此爆發。秦朝滅亡後,項羽成為當時各路起義軍中最為強大的一支力量。

公元前206年2月,項羽自號“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諸侯,被封為漢王的劉邦,隨即帶領三萬人馬,自關中啟程,翻越秦嶺前往漢中。

管理地處偏遠的巴蜀,素有雄心壯志的劉邦,自然不會心甘情願,在前往漢中的子午道上,謀士蕭何對劉邦說,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據有形勝,願大王王漢中,信奉天意的劉邦這才轉憂為喜,臨行,劉邦手下第一謀士張良提出了一個建議,沿途燒燬咸陽通往漢中的子午道,以此斷絕其他諸侯入侵漢中的途徑,同時,也藉此向項羽表示自己永無北上關中的野心,藉以麻痺項羽。

劉邦採納了這個建議,下令燒燬了沿途的棧道設施,始建於戰國末期的千里秦嶺棧道,就這樣在熊熊大火中化為了灰燼。

《漢中棧道》第二集 解說詞

■隨著秦嶺棧道的損毀,歷經數百年時間才臻於完備的漢中棧道遭受了一次沉重打擊,但漢中與關中地區的交通卻並未斷絕,由於棧道多沿河谷修建,水路和棧道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千年來,沿秦嶺河谷而行的嘉陵江縴夫正是這一關係的重要見證者。

現年67歲的何玉秀,曾經是這些縴夫中的一員,17歲那年,還是少年的何玉秀,從父親手裡接過纖繩,成為一名嘉陵江縴夫,這一干就是二十年。

隨著航運設施的進步與鐵路的貫通,同古棧道相輔相成了數千年的嘉陵江縴夫逐漸失去了存在意義。祖輩們的纖繩,被往來穿梭的汽輪所取代,頭頂的棧道則變成了鐵路。

1987年,何玉秀和夥計們用纖繩送走最後一船客人後,就此親手結束了自己家族的縴夫生涯。

如今,雖然早已不再從事拉縴的工作,但父親教給何玉秀的那首船工號子,他卻沒有忘記。

【同期聲,何玉秀】

■雖然嘉陵江船工號子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了起來,但隨著最後一代老船工的凋零,船工號子確實正在遠離人們的生活。

作為最後一批老船工,何玉秀不想讓這承載著縴夫歷史和文化的號子就此被人遺忘,他希望,給船工號子找一個新的舞臺。那麼,舞臺在哪裡呢。再過幾天,就是縣裡舉辦的惠民演出了,何玉秀覺得,這是一個向年輕人展示船工號子的合適機會,由於年事已高,對於船工號子的個別具體段落,何玉秀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何玉秀想起了一個人,一個當年曾經一起拉過纖繩的老夥計,或許他能幫助自己回憶起完整的船工號子。

【同期聲,何玉秀與老夥計對話】2007年在嘉陵賓館你演過一次兩次船工號子,演沒演過?演過。對對對。

■在老朋友的幫助下,何玉秀記憶中的船工號子逐漸清晰完整了起來,對於登臺演出,何玉秀心裡也踏實了一些。

每當工作之餘,何玉秀總喜歡這樣遠遠地看著嘉陵江,看著他和夥計們曾經一起拉縴的地方。

不變的風景,似乎在告訴老人,夥計們都還在,正吃完早飯,熱熱鬧鬧準備開船,恍惚之中,一切似乎都還在繼續。

《漢中棧道》第二集 解說詞

■期待已久的惠民演出終於到了,何玉秀穿上了新定製的演出服,準備展示自己年輕時最好的風采,來捧場的鄉親們並不算太多,但何玉秀已經很滿意了。

【同期聲,船工號子演出】

他把那個天

天要亮嘍

就要裝船嘍

快快地吃早飯嘍

吃了要拉船嘍

早早拉到

略陽縣

開船了

■舞臺上,老人賣力地演唱著,他彷彿回到了當年,回到了一群夥計身邊,在他揮舞的手臂與高亢的歌聲後面,還有大夥兒齊聲回應的吆喝聲,67歲的何玉秀不知道自己還能唱多久,但有一點很確定,只要還有人願意聽他的號子,願意瞭解這段古道上曾經發生的往事,老人就會一直唱下去。

■秦嶺棧道被劉邦燒燬之後,關中通往漢中的交通一時斷絕。不久,由於對項羽的分封不滿,天下各路諸侯開始不再聽從項羽的調遣。

公元前206年八月,也就是劉邦燒燬秦嶺棧道後僅僅四個月,齊國發生內亂,項羽隨即親率楚軍主力北上平亂。劉邦和謀臣們認為,趁機襲取關中的機會已經成熟,但秦嶺棧道已被燒燬,而要北上關中,就必須翻越秦嶺,正當劉邦苦惱之際,一件事情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並讓他收穫了一員改變國家命運的大將。

■在今天的漢中留壩縣,馬道街以北,立有一塊石碑,上刻碑文“寒溪夜漲”,相傳,大將韓信在棄楚投漢之初,未受劉邦重用,無奈不辭而別,相國蕭何深知韓信的才華,便急忙追至此處,見到因河水暴漲而被沖毀的斷橋,和在斷橋邊徘徊的韓信,在蕭何的勸說下,韓信最終回到漢中,輔佐劉邦完成大業。

當蕭何追回韓信後,劉邦詫異於蕭何的重視,驚豔於韓信的才華,隨後便興建拜將壇,擇吉日率文武百官拜韓信為大將。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記述的:漢王擇良日,齋戒,設將壇,欲拜大將,眾將皆喜,人人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沒有人想到,曾經不受漢王重視的韓信,卻在關鍵時刻被任命為大將,更沒有人想到,這位初出茅廬的大將,竟然為北上襲取關中找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線。

《漢中棧道》第二集 解說詞

他先派樊噲、周勃率領老弱病殘一萬餘人去修復褒谷口的褒斜棧道,製造漢軍計劃經褒斜道北上的假象,當樊噲率領修復褒斜道的隊伍來到褒谷不久,韓信和劉邦卻率領大軍悄悄地繞過褒水,從今勉縣百丈坡入口起始,經土地梁、火神廟、九臺子、鐵爐川,翻箭鋒埡到大石崖,北出陳倉溝口的連雲寺等地抵達寶雞。

秦漢之時,寶雞謂之陳倉,韓信所走的這條道路,就是漢中棧道中著名的陳倉道。這條棧道在當時因路況險惡而並不出名,但對於志在天下的韓信而言,這條偏遠的崎嶇棧道,卻成為漢軍北上關中的捷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便由此而來。

當漢軍進入關中平原的時候,項羽手下大將負責駐守陳倉的雍王章邯才大吃一驚,知道中了韓信聲東擊西之計,慌忙準備迎戰,卻已經措手不及了,韓信助劉邦一舉平定了三秦大地,為以後打敗項羽開闢了新的根據地。

陳倉道,這條當年被人們幾乎遺忘的偏僻小道。也隨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而從此邁入歷史舞臺的前臺。

■大漢王朝建立後,公元前138年,一位從漢中走出的勇士,率先向未知西域地區發出了挑戰。

【同期聲,黃建中】從咋們漢中棧道上走出了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我們漢中人張騫,正是因為張騫百折不撓,勇於開拓,兩次出使西域各國的偉大壯舉,才開闢了偉大的絲綢之路。

■這是位於漢中城固縣的張騫墓,出生於漢中城固的張騫,開闢了溝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建立起與西域各民族及中亞各國的友好關係,促進了相互間的經濟、文化和物產的發展和交流,為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後,蜀錦、絲綢和茶葉被源源不斷地運往長安,再遠銷西域各國。

【同期聲,黃建中】那麼,絲綢如何從蜀地運往長安,必然要走漢中的棧道,沒有其他路可走,然後到達長安之後,再通過河西走廊到達西域各國。

■如今,人們出行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被委以重任的棧道,早已發展為現代化的公路。今天的漢中,已經形成由十天、寶巴、西漢三條高速公路為骨架的兩小時經濟圈。

隨著漢中城固機場的通航以及西成高鐵的建設,更是讓漢中有了三高、一鐵、一場的立體化交通網絡,蜀道難的局面早已成為歷史。

■漢中火車站,是連接我國西北、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已經開通的西成高鐵,每天都有一百餘趟列車途徑這裡,再奔赴全國各地。在西成高鐵正式通車之前,漢中火車站經歷了由普速車站到高速、普速混合車站的轉變,這個變化,對於車站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整個車站都在為通車忙碌著。

《漢中棧道》第二集 解說詞

■張辰,是漢中火車站一名普通的客運值班員。

【同期聲,張辰】我就相當於是一個班組的一個組長,像驗票崗、售票、電梯、檢票口、天橋包括站臺這些,整個都是我們這個服務組這個人來完成的。

■張辰所在的客運部門,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在高鐵開通前專門為高鐵站制定一系列接站方案和應急預案。

【同期聲,張辰班組】高鐵運營培訓實戰會議

■早會結束後,一趟試運營的高鐵即將進站。

【同期聲,接站】中控室,55807到達,出站口開下隔離。

■雖然乘客很少,但張辰還是嚴格要求自己和組內成員,按照最標準的流程,完成接車任務,以求進一步改善接車流程。

【同期聲,1站臺班組交流溝通2張辰】

■新建的高鐵站臺還未正式投入使用,列車停檢時間尚未確定,張辰和同事們將模擬乘客,測試從檢票開始到最終到達站臺所花費的時間。

【同期聲,停檢時間測試】

■在為高鐵開通做準備工作的同時,張辰和同事還要兼顧普速列車的接站工作。

【同期聲,普速列車接站】

■午飯的時間,卻是張辰最忙的時候。為了迎接西成高鐵的開通,張辰最近時常加班,已經很久沒和家人一起吃飯了。其實,張辰的父親也在漢中站工作,但由於工作崗位不同,事實上,父女二人平時見面的機會並不多。

【同期聲,張辰】

■現在也已經是下午兩點了,父親心疼認真工作的女兒,提前打好飯,為女兒送了過來。

【同期聲,張辰父親】我搶時間給你買過來的。。。

■夜幕降臨,張辰依舊奮鬥在接車的第一線,對於張辰來說,客運值班員可能不止是一份工作那麼簡單,它更是無數旅客旅途的保證。

當人們趕回家與家人團聚時,張辰和她的父母卻在不同的地方度過著普通的一天。

■第二天早上八點,交接班的同時準時來接班,交代好任務之後,張辰終於踏上了歸途。

【同期聲,張晨家,等待父親歸來吃飯】

■這樣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機會並不多,張辰格外珍惜這段難得的時光。但在不久之後,他們又將踏出家門,迎接西成高鐵帶給他們更多的挑戰。

■兩千多年前,暗度陳倉的韓信,將一條不為人知的崎嶇小路帶向了無人不知的坦蕩通途。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這些古道的繼承者,繼續為這片土地的人們運載著從棧道上流傳至今的寶貴精神,而他們,也將繼續激勵著一代代的漢中人走出盆地、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