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改造後的遼寧號重新出海試航

遼寧艦航母21日早晨離開大連重工碼頭,按計劃出海試航,根據遼寧海事局日前發佈的“遼航警0015”公告推測,本次試航可能持續一週時間。遼寧艦於去年5月27日返回大連造船廠進行維護升級工作,在其返回造船廠時,恰好與不久前剛剛完成首次試航返回大連造船廠的國產航母相遇,讓國人期待許久的雙航母同框畫面歷史性的提前出現,引發國人一片叫好之聲。而經過近9個月的施工,這是遼寧艦首次出海。

改裝工作量看上去不小,艦島都曾搭起手腳架,並拆下346相控陣雷達,一度被認為將進行相當大幅度的改裝,採用國產新航母同樣的技術,進一步挖掘遼寧艦潛力。

遼寧艦此次改裝的一大重點是升級電子設備和作戰指揮管理系統。因為中國之前沒有航母的使用經驗,所以遼寧艦在瓦良格航母的基礎上並沒有對其艦艇結構做過太大變動,只是加裝了不少國產設備。但經過這幾年的使用後,我們對航母的應用有了更深的瞭解,而且對艦載設備的功能和性能也有了新的要求,再加上我軍電子設備更新換代加速,所以也需要對遼寧艦上的各種國產電子設備進行維護升級。雖然從外觀上看不出遼寧艦的內部設備進行了哪些改進,但從002號航母的配置來看,此次升級應該是換用不少與002號航母相同的設備。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維護成本,還降低了以後兩艘航母進行聯合作戰時的協同難度。

不過從之前網上曝光的圖片還是可以看出,遼寧艦的對空警戒雷達曾經卸下來更換過。遼寧艦原本的對空警戒雷達是國產海鷹三座標對空警戒雷達,它也是中國海軍比較常見的艦載對空警戒雷達。這款俗稱“國產頂板”的雷達是中國仿照俄羅斯頂板三座標雷達研製的,包括054A型護衛艦等我軍現有主力艦艇都有裝備(但054A型出口型已換用國產SR2410C雷達)。這種雷達與同樣裝在遼寧艦上的346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結構也比較簡單,因此耗電率相對也比較少,通常可作為值班雷達使用,但缺點就是抗電子干擾能力差,無法實現二維電子掃描等,快速反應和多目標能力也較差。

由於遼寧艦長時間作為作戰強度並不大的訓練艦使用,因此被當作值班雷達使用的海鷹對空警戒雷達難免要時常開機。再加上遼寧艦在返回大連造船廠進行改造之前,還曾在海上進行過長時間的部署,這也進一步導致海鷹雷達的零部件,比同在遼寧艦上的346型相控陣雷達更容易受到損傷。因此遼寧艦在此次入塢改造時,也將整個海鷹雷達給拆除。大連造船廠除了可能對雷達上相關的器件進行更換和測試外,還可能對其進行了大幅的技術升級,包括換裝最新的器件和升級軟件系統等以改善海鷹雷達的探測性能。

不過,遼寧艦一些該改的地方還是改了,外觀比較明顯的就是艦島後部航空指揮平臺,進一步加大,舷窗更大,改善觀察效果。

升級改造後的遼寧號重新出海試航

航空指揮平臺改裝

這也是根據6年來的使用經驗進行的改進,相信看不到的地方改進也會有,比如艙室調整,部分設施升級等。

必然要進行的是,6年來,電子技術的進步是非常大的,採用新設備,進行升級,使計算速度、數據傳輸速度更快,新型電子戰技術,提升抗干擾能力等,這些升級的空間很大,也勢在必行,但外觀並看不出來。

還有就是船底清汙,6年使用下來,船底會有海洋生物附著等,將其去除,重新刷防護漆非常必要,同時,艦體消磁作業也要進行。

升級改造後的遼寧號重新出海試航

艦島內側刷上16舷號,也是本次改裝過程中新增的一個亮點,很多人說這又是“米粉”,其實這肯定也是根據實際需要,將來兩艘滑躍航母一起執行任務,艦島舷號將使飛行員更容易識別。

中國海軍近年來經歷了快速擴張的時期,人民解放軍開始向全球有能力的藍水海軍過渡。

升級改造後的遼寧號重新出海試航

遼寧號改造後重新出海試航,美專家分析中國可能會宣佈殲-31S上艦

雖然殲-15已經證明能夠使用的第四代戰鬥機,但中國仍然會在航母艦隊上遇到重大問題。中國迫切需要生產一些新型第五代艦載飛機,類似於美國F-35的殲-31是最佳選擇。

這種思路幾乎肯定是開發新型艦載機的原因之一。西方專家普通預計中國未來的航空母艦將能夠裝備殲-31,就好比美國和一些盟國打算在他們自己的航母上裝備F-35C一樣。

升級改造後的遼寧號重新出海試航

遼寧號改造後重新出海試航,美專家分析中國可能會宣佈殲-31S上艦

殲-31

由於美國超級大黃蜂性能優良,而且已經存在的數量眾多,所以中國想要參與藍水海軍建設,一架老式飛機無法做到。

除非有一個全新的飛機,中國可能會很快宣佈計劃把自己的殲-31S出海,並用他們吸全球眼球在出口市場上獲得訂單,這意味著殲-31將來可能與F-35競爭國際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