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混戰中,李、馮、閻三家圍毆老蔣,為什麼居然失敗了

中原大戰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新軍閥在河南、山東、安徽幾省發生的一場大混戰,因為戰場主要在中原地區,所以又稱中原大戰。

中原大混戰中,李、馮、閻三家圍毆老蔣,為什麼居然失敗了

這場大戰打起來的根本原因在於:軍事方面,各軍閥之間實力相差不大,誰都不服老蔣。政治方面,國民黨一直存在倒蔣派別,那些人又在孫中山先生的得意小夥伴汪精衛的帶領下,從社會聲望上與蔣介石抗衡。而蔣介石本人又比較小肚雞腸,反覆無常,故此,惹了眾怒,叫大家群起而攻之。

中原大混戰中,李、馮、閻三家圍毆老蔣,為什麼居然失敗了

北伐戰爭時,馮玉祥本來是親蔣介石的派別,可惜被閻錫山這位老狐狸給離間了。

1928年幾家分地盤的時候,馮玉祥原本能分到一塊大蛋糕。結果閻錫山對老蔣說:“請你翻開歷史看看,哪個人沒有吃過馮的虧?”老蔣心裡一咯噔,可不是麼,這馮玉祥向來眼裡只有好蛋糕,臨陣倒戈可不止一次,想想還真有點不放心。於是把馮玉祥喜歡的河北、北平、天津基本都分給了閻錫山。馮玉祥嚥下哈喇子忍了。

1928年7月份,蔣介石和幾大軍閥頭子在北平湯山商討裁兵問題。馮玉祥想,我一直跟你鞍前馬後的,這下輪著我享受“狐假虎威”的樂趣了吧。他提出,這次裁兵,他、蔣介石各保留12個師,閻錫山、李宗仁各保留8個師,剩下雜牌軍8個師。閻錫山則提出:他們四人各自保留11個師,另外再設一個歸蔣介石調遣的中央編遣區11個師。蔣介石當然選擇閻錫山的方案。於是受到傷害的馮玉祥炸了,媽媽的,你這向著我一下能死?蔣馮二人友誼的小船就這樣翻了。

中原大混戰中,李、馮、閻三家圍毆老蔣,為什麼居然失敗了

同時,在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上,通過了永遠開除李宗仁、李濟深、白崇禧黨籍案。理由是:"叛黨亂國"。主席團報告:今日討伐叛徒,以國家論,是為討伐叛將;以黨論,即為討伐反革命分子。此等叛黨分子,應由大會開除其黨籍。

這種明晃晃的以代表大會作為排除異己的工具的行為,引得國民黨內軍閥首領人人自危。尤其是閻錫山。收拾了桂系,再收拾掉嘟嘟囔囔諸多不滿的馮玉祥,接下來他也逃不了。而在一旁伺機而動的汪精衛,抓住機會,開始發表倒蔣倡議。

中原大混戰中,李、馮、閻三家圍毆老蔣,為什麼居然失敗了

先來看看戰前,四家的實力對比。蔣介石手裡的中央軍綜合實力最強。馮玉祥的西北軍戰力強但軍備差,戰時需要閻錫山的裝備支援。東北軍一開始並沒有混入戰局,而是應允馮、閻、李方面軍以軍事物資供應。閻錫山的晉綏軍戰力與軍備都可以,防守強勢,進攻為短板。李宗仁和白崇禧手上的新桂系軍備差而戰力強。

這麼對比下來,蔣介石再強,畢竟孤立,贏面不大,可偏偏就是贏了。為什麼?蔣介石的策略稱不上多麼精妙,但也絕不拙劣。無非樸素的一邊拉一邊打。

張學良原本不屬於蔣的陣營,但後來傻不拉幾地被蔣介石拉著直趨平津,得到了陸海空副總司令的職位和閻錫山、馮玉祥的相當兵力,暫時能先享受一下。

中原大混戰中,李、馮、閻三家圍毆老蔣,為什麼居然失敗了

馮玉祥反覆無常,他的兵大多是為利而來。戰爭過程中,馮軍的軍備部分倚靠閻錫山接濟,但是閻錫山摳摳搜搜不願意給他,所以軍隊打得很吃力。後來更是有部分軍隊,直接被蔣介石以利誘而去。他是整個中原大戰最後的輸家,此後直接退出了一線舞臺。

閻錫山這隻狐狸一直躲在後邊,雖然沒有受到多大損害,但畢竟再也沒有跟蔣介石抗衡的本錢了。

中原大混戰中,李、馮、閻三家圍毆老蔣,為什麼居然失敗了

閻錫山

李宗仁和白崇禧這邊,實力是強悍,但3月份的蔣桂戰爭,大大耗損了桂系的實力,不足以力挽狂瀾,彌補那幾只豬隊友造成的裂縫。

中原大混戰中,李、馮、閻三家圍毆老蔣,為什麼居然失敗了

李宗仁.白崇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