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战场抗令,公然反对段祺瑞安排,为何还被段祺瑞升职表扬?

在冯国璋顺利当了大总统以后,总理段祺瑞的心情却更加的愉悦,他不仅顺利的安排部署参加一战,还安插了许多的自己人进入了重要的岗位,在发展皖系力量的路上埋头耕耘。

段祺瑞这个人就是特别的重义气,任人唯亲,认准一个人就会大力的培养,哪怕影响别人的利益也在所不惜,这是他的优点也是致命的缺陷,因为这样做会培养出一批死忠,也会树立很多的死敌。

这时候的北洋政府在冯国璋和段祺瑞的配合下还属于蜜月期,全国的军阀表面上看还是一家人。但孙文先生为了维护临时约法,让北洋政府按规矩办事,组建护法讨逆军对北洋政府开战。

对于要不要打内战的问题,其实冯国璋是比较犹豫的,他不想同室操戈,想和平谈判,但段祺瑞则很强硬,认为如果不狠狠的打击南方革命党,会让国内的其他势力效仿,到时候就会越来越乱。

吴佩孚战场抗令,公然反对段祺瑞安排,为何还被段祺瑞升职表扬?

就这样在段祺瑞的安排下,大军南下同革命势力开战,前线部队直系军阀吴佩孚一马当先,屡战屡胜无往不利,这让段祺瑞非常的开心,也坚定了他武力统一全国的信念,但他寄予重要希望的吴佩孚却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公然抗令,命令部队原地休息,还自作主张和南方议和。

这让段祺瑞暴跳如雷,明明很容易就可以胜利,吴佩孚却要人为增加难度,这是公然的挑衅和打脸,是完全的不把段祺瑞放在眼里,那吴佩孚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吴佩孚战场抗令,公然反对段祺瑞安排,为何还被段祺瑞升职表扬?

其实这主要怪段祺瑞太心急,吃相太难看。在吴佩孚率领士兵在前线英勇奋战,攻克了湖南以后,段祺瑞却把湖南督军的位置给了自家人皖系军阀张敬尧。这让吴佩孚怎么想,我在前线冒死血战,你们的人在家里躺着收果实?

而且段祺瑞在之前的官员任命上就因安排了大量的自己人引发了其他军阀的不满,尤其是直系势力,这次安排张敬尧做湖南督军算是彻底点燃了直系势力心中的怒火,于是吴佩孚就被安排上了。

在战场上打你死我活不可开交之时,吴佩孚却说要养病就让士兵停下来了,他的上司曹锟也致电北洋政府要发放军饷,在两人的配合下,一时间让段祺瑞也有些无法招架。

但段祺瑞很快有了应对的办法,虽然他恨不得把这二人就地正法,但还是以战局为重,想出了一个分化两人的办法,不仅给吴佩孚升职,还给了他一个孚威将军的称号,希望吴佩孚可以满足。那当时吴佩孚公然抗令的底气从何而来?

吴佩孚战场抗令,公然反对段祺瑞安排,为何还被段祺瑞升职表扬?

第一、因为他的战功。在段祺瑞要对南方用兵的时候,就赌上了自己的声誉,本来武力内战就充满了争议,如果战场上再失利的话,段祺瑞的总理位置就不保了。

而吴佩孚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敢居功自傲,因为他打了胜仗,而且能保持战场的优势,如果段祺瑞对他不满意,完全可以换人,但换人引发的后果是段祺瑞不想承担的。

第二、他呼吁的是和平。在这一点上,吴佩孚做的很好,虽然湖南督军没给他做,他也没有和段祺瑞表达任何的不满,而是把这种不满化为了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向公众展现了一个爱国将领的形象。

这样一来,极大的拔高了吴佩孚的公众形象,本来舆论就对内战有不同的声音,而且是主和派占据了上风,自从清末起,神州大地就饱受战火摧残,现在好不容易建立了共和国家,人们都想过和平的日子。

吴佩孚战场抗令,公然反对段祺瑞安排,为何还被段祺瑞升职表扬?

吴佩孚这一招直插段祺瑞软肋,段祺瑞想速战速决,用胜利来平息舆论,但段祺瑞太贪心,想免费驱使吴佩孚干活,只让拼命,不给奖励。

既然段祺瑞不给,那吴佩孚就只能自己来索取了,立马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和南方将领共同签署联名协议向北洋政府呼吁和平。

这让吴佩孚迅速积累了很高的名望,在人民的心中也有了高大的地位,而段祺瑞也不能因此怪罪他,因为呼吁和平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一边。

吴佩孚战场抗令,公然反对段祺瑞安排,为何还被段祺瑞升职表扬?

第三、他是直系势力。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有兵才是王道,大家都是北洋军阀,凭啥你命令我,如果在利益分割上谈不拢,就战场上见。

在他准备抗令的时候,曹锟等人就在密谋和皖系军阀开战,而段祺瑞虽然是北洋元老,但并不能指挥所有的北洋军阀,在有利益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在分配不均的时候大打出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正是因为背后有直系势力的支持,吴佩孚才敢公然抗令,最坏的结果就是撤职查办,如果这样也只能拿起武器反抗了,反正双方都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吴佩孚战场抗令,公然反对段祺瑞安排,为何还被段祺瑞升职表扬?

所以吴佩孚的战场抗令是有原因有底气的,他可不是莽夫意气用事,这要换做其他人,段祺瑞早把他安排的明明白白。但形势比人强,吴佩孚在最关键的时刻做了最巧妙的选择,段祺瑞也只能忍着愤怒奖赏他了。

吴佩孚战场抗令,公然反对段祺瑞安排,为何还被段祺瑞升职表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