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政策底、估值底、情绪底、市场底都在哪?

A股政策底、估值底、情绪底、市场底都在哪?

最近很多专家都说政策底、估值底、情绪底已到,其实私认为这个底要打个大大的“引号”,为什么,咱来一个个分析分析。

政策底,顾名思义指当股市处于下降通道,且没有止跌迹象的时候,股市丧失了融资功能,政府发利好消息救市,而形成的底部。

通常政策底的形成,都是由某权威人士讲话为发起,并随后辅以大量的利好政策来夯实。

专家们说政策底来了,主要因为我们的副总理刘鹤在10月19日提到:“要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以及纾解股权质押困难",并表示"要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

随后21日下午,上交所、深交所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等三部门齐发声,用实际行动疏困股权质押风险,用制度改革和一线监管稳定市场、提振信心。

结合2018年以来的37家上市公司宣布国资入驻,还有多家公司宣布引入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来看,确实说明国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有采取实际行动来护盘,尤其是对一些濒临股票质押爆仓的上市公司来说。

总而言之,国家担心股市继续下跌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在底部开始护盘了。

虽然有国资护盘,但对比过往几次的政策底还差点意思,当初08年减免印花税让股市迎来了一波大涨,14年则是降息降准,都是属于超大利好级别。

另外,国家入市托底这个东西太虚,15年时国家队拼命拉也挡不住股市雪崩的节奏,这次能例外?

所以我认为真正有作用的,一定是从基本面上去改善,比如降低社保费率,下调增值税率,在本质上提高上市企业净利润,这才是真利好。

因此政策底尚未到来,但根据10月2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报道的消息称,相关部门正酝酿下调增值税率和社保费率,这个日子,相信不远了。

接着聊估值底:

看估值通常分析市盈率与市净率两个指标。

市盈率PE=市值除以当年净利润的比值;

市净率PB=市值除以当前净资产的比值。

以上证指数为例,21世纪以来:

PE倍数历史最低为14年5月的8.96倍,目前PE为11.64倍,距离底部有30%下行空间。

PB倍数历史最低为14年4月的1.21倍,目前PE为1.26倍,距离底部有4%下行空间。

这说明A股从PB角度来看已经处于历史大底区域了,PE还差点,所以估值底严格意义来说还没破。

A股政策底、估值底、情绪底、市场底都在哪?

必须强调一点的是,估值是参考指标,但说服力有限,历史虽会上演,但不会简单重复。

接下来聊聊“玄学”的情绪底。

其实情绪这玩意是最难判断的,小情侣大吵一架,可能冷战一天,也可能一个月。

吵多了,情绪就会越来越悲观,当极度悲观的时候,双方就会变得麻木。

用来形容股市也是一样的,这体现为市场成交量收缩,新增投资人数持续低迷。

如下是沪深两市总成交量图:

A股政策底、估值底、情绪底、市场底都在哪?

毫无疑问,沪深成交量自15年牛市之后持续走低,目前成交量已不及牛市的1/3,目前处于底部震荡趋势。

开户数据来看,9月份新增投资者数是91万,同样处于底部(年初至今平均值为110万)。

A股政策底、估值底、情绪底、市场底都在哪?

但鉴于07年到14年的牛市隔了7年,00年到07年的牛市也隔了7年,我认为从15年至今仅仅经历了3年的我们,要彻底磨没心气,应该需要一点时间。

你开始骂了,上面的底都是虚的,何时才是真正市场底?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市场底就是政策底、估值底与情绪底叠加而成的底部区间。

这个区间我倾向于是在2300-2500点之间。

因此当下时机入市的下行风险较低,反而是长期横盘风险较大。

所以如何入市是最为稳妥安全的选择?这里给小白推荐两种方案:

1.可转债/可转债基金

由于可转债具有债券与股票属性,所以即使重仓杀入,如果能持有足够长时间,也必然能拿到利息收益,而可转债的转股特性,则可以在牛市获得丰厚的超额收益,所以是一个能抵抗长期横盘风险的品种。

2.红利指数基金

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都是不错的选择,红利指数每年分红,股息率越跌越高,从而具有较强的抗跌能力,根据历史波动率来看,是所有指数中波动最稳健的指数之一。

当然以上两种仍然存在短期大幅亏损的可能,所以提前自己有个预期,投资这个事,心态很重要,如果以赌徒“短频快”的心态来参与资本市场,十有八九是要提前被洗出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