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的「軟暴力」,其實最傷人,你中了幾個?

不打不罵的「軟暴力」,其實最傷人,你中了幾個?

圖文 | 網絡

編輯 | 小T(TOPKID_CN)


經常,我們會發現,生活中一些孩子總不自覺中流露出以下這些表現:

♥ 經常情緒低落,耷拉著個臉,整天無緣無故地鬱鬱寡歡;

♥ 經常會「過度害羞」,從不願拋頭露面;

♥ 甚至害怕接觸生人、過度敏感;

♥ 特別是對別人給自己的評論會非常在乎;

♥ 嫉妒別的小朋友;

♥ 過分追求家長老師的表揚等等。

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時,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當心了,很可能是孩子自卑心理在作怪!

自卑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一個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是源於兒童時代,而且很多時候是和家長不恰當的教導息息相關的!

家長「軟暴力」經常導致孩子自卑的主要原因,不要以為日常中沒有了打罵,對孩子就沒有了任何的暴力。

父母對孩子之間的言語稍有不慎就能產生軟暴力,只是很可能你自己沒有發現。

不打不骂的「软暴力」,其实最伤人,你中了几个?

「軟暴力」是指區別於肢體暴力造成傷害他人的行為,它可以是口無遮攔的諷刺挖苦,也可以是表情冷漠和忽視。

其潛在危害常被忽視,甚至會被當成一種「習慣」。

「軟暴力」的殺傷力絲毫不亞於「硬暴力」,它給人的精神傷害比身體傷害更加嚴重,更難以癒合。

那麼,「軟暴力」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又該如何避免呢?

1 不給孩子留尊嚴

曾經看到一個故事:

有一次,兒子在小區裡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打槍的遊戲。有一個孩子想參與遊戲,可沒有槍,他媽媽就讓他和另外一個小朋友商量,能不能把多餘的一把槍借給他玩。

可是,這個孩子不願意去問,後來,他主動放棄了參與遊戲的想法。但是,他媽媽卻一再催促他,讓他開口跟別人「借槍」。

還當著孩子的面,跟大家說他兒子是如何膽小,在家裡特別活潑,只要出了門,就扭扭捏捏,跟個小姑娘似的,遇事還特別喜歡哭......

這個媽媽雖然沒有打孩子,可當眾把孩子的「糗事」說出來,其實是在損傷孩子的自尊心,打壓孩子的心靈。

還有很多家長經常會在公共場合,口無遮攔地挖苦孩子:「你怎麼這麼笨?」

這其實是人格上的侮辱,是一種精神虐待。

國外父母懲罰孩子的方法一般是回家處罰,或者是隔離處罰,總之會給孩子留下尊嚴。

2 一直否定孩子

媽媽經常會沒完沒了地嘮叨孩子:「你太讓人操心了」「你這個做的不對,我來」「你要做這個?還是算了吧」......

這些消極的話語,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能,會一直自我否定、懷疑。

等孩子長大了,當他遇到競爭、困難的時候,會習慣性的自我懷疑,自我疑問,我能做好嗎?如果做不好怎麼辦,讓別人失望了怎麼辦?

不打不骂的「软暴力」,其实最伤人,你中了几个?

3 讓孩子有負擔

有的媽媽生二胎想要女兒,結果又是一個兒子,因此經常會向別人透露二胎想要女兒的心思。

久而久之,二寶會覺得媽媽不喜歡自己,會變得特別敏感懂事,生怕爸爸媽媽會因為自己做錯事,不要自己了。

還有的父母會整天灌輸給孩子,我們家窮,供你讀書不容易,你要是不怎樣就是對不起我們等等。

這些語言給孩子造成的不安全感、對愛的缺失感會非常嚴重,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長期研究兒童心理的專家指出:在中國家庭中,家長與孩子的對話的結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嚇死孩子」。

如何避免對孩子軟暴力呢?


☞ 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當孩子犯了錯,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扣帽子。有時,孩子做的事跟我們看到的,可能是有出入的。

一位家長分享了她的故事:

我早上醒來發現衛生間都是水,水龍頭是開著的。丫頭主動承認是她開的。當時我沒說什麼,只是關上水龍頭,拖了地。

然後我問她,有什麼想說的嗎?本來低著頭的她,頓時抬起頭說:「早上你說頭疼,我就想著幫你做點事,以前你每天都給太陽能上水,我也想上,卻弄錯了水龍頭。」


我誇獎了她的想法,接著告訴她,儘量不要去做自己沒有把握的事,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即使後來,她再次犯了同類的錯誤,我也沒有提及之前的事,每一次都聽她說明原因,告訴她一些注意事項。



所以,她平時在學校裡遇見的糗事,或者是自己鬧的小笑話,她都會告訴我,因為她知道我不會去抱怨她笨,而是會去理解她,甚至,和她一起笑。

☞ 尊重孩子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自由,自己決定一些事的做法。孩子長大後,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放手,讓他們去決定和承擔一些事的後果。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即使達不到最好的結果,家長也可以用尊重的態度,幫助孩子在一次次的跌倒和錯誤中成長得更好。

家長可以在孩子上學之後,所有的衣服、鞋子以及平時需要的生活用品,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偶爾會給出建議,但如果孩子堅持,家長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

不過多地參與,不過多地去「愛」孩子,家長實施軟暴力的機會也會隨之減少。

不打不骂的「软暴力」,其实最伤人,你中了几个?

☞ 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孩子不停在成長,把一切不會的東西,變成自己會的和知道的。

而且,每個孩子擅長的地方都不一樣,家長需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這樣,我們就不會看到那麼多的糟糕,語言上的抱怨和嘮叨也就會減少許多。如此,軟暴力也就煙消雲散了。

朋友家的孩子三歲了,說話還不太清楚,去醫院檢查一切正常。

朋友從來沒有抱怨過孩子說話晚,更沒有逢人就跟別人解釋孩子說話不清楚這個事。

她反而說,自己很滿足,因為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強,會說話是遲早的事。

不打不骂的「软暴力」,其实最伤人,你中了几个?


總之,軟暴力給孩子的危害不可忽視,家長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表情都會影響孩子。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以心換心的換位思考。

為了讓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作為父母,多采取積極肯定的語言,多欣賞和讚美孩子,儘量不要用軟暴力的惡語傷害孩子。

- END -

不打不罵的「軟暴力」,其實最傷人,你中了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