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藝的皇帝,不愛美女,更愛出家,一生信佛,卻昏庸誤國

多才多藝的皇帝,不愛美女,更愛出家,一生信佛,卻昏庸誤國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曾屢次脫下龍袍,穿上僧衣,捨身出家。每次,大臣們都要湊出一筆錢為他贖身,這筆鉅額款項,最終還是轉嫁到人民身上。他不僅自己吃素,不近女色,還要求全國祭祀時不準用牛羊,而用蔬菜代替。後來遭到強烈反對,他才允許用面捏成的牛羊祭祀。他潛心研究佛教理論,雖然建樹頗多,但無心處理朝政,導致“侯景之亂”爆發,自己也被侯景囚禁,落得一個餓死的下場。

多才多藝的皇帝,不愛美女,更愛出家,一生信佛,卻昏庸誤國

圖片來自於網絡,

勇武之名

梁武帝蕭衍(464~549)是在推倒遠房親戚蕭道成建立的南齊後登上帝位的。蕭衍曾經在南齊擔任軍職,是個將才,和北魏軍多次交手,聲名遠播於異國。齊建武二年(495),北魏軍進攻南齊司州刺史蕭誕,蕭衍跟隨江州刺史王廣之前往救援。其他將領見魏軍勢大,畏懼不前。蕭衍親自率領敢死隊為先鋒,奮勇拼殺,大破10萬魏軍。戰後搜檢敵營,從魏將遺留下的巾箱中找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敕書,上面寫道:“聽說蕭衍善於用兵,不要輕易與其交鋒,等我來了再說。如果能俘獲此人,則江南將為我所有。”

多才多藝的皇帝,不愛美女,更愛出家,一生信佛,卻昏庸誤國

圖片來自於網絡,

文采風流

蕭衍早年還是一個社會名流,多才多藝。南齊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招文學之士,蕭衍與名士沈約、謝、王融、蕭琛、範雲、任昉、陸並遊於西邸,吟詩賦文,號稱“八友”。到後來蕭衍做了皇帝,雖然政務繁忙,可他仍然每天燈下讀書直到深夜,曾撰寫《通史》600餘卷。蕭衍還親自起草朝廷的詔誥、贊、序等公文,合起來竟然有120卷;改定“百家譜”,重用士族;蕭衍的棋藝也不錯,其他方面如陰陽、卜筮、書法等無不擅長。一個人能身兼如此多長,不能不讓人欽佩。

多才多藝的皇帝,不愛美女,更愛出家,一生信佛,卻昏庸誤國

圖片來自於網絡,

事佛如痴

梁武帝早期勤於政事,還是有一番作為,但是他晚年沉迷於佛道,成了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佛教影響皇帝,進而影響到整個梁朝國家和社會。當時梁武帝希望能侍奉佛祖,於是大建寺院,並三次捨身皇家寺廟同泰寺,當了三次和尚。大通元年(527),他首次捨身同泰寺,三天後還宮。兩年之後,梁武帝他再次捨身,一待就是十幾天。國不可一日無君,群臣一看這怎麼行,花了一億錢將他贖回。太清元年(547),84歲的梁武帝想念同泰寺的佛祖,故技重施,群臣再次出錢,同泰寺又得了一億。

梁武帝的事佛之心自然表露無遺,但總顯得有些虛偽。佛教要節制人的慾望,梁武帝做得很好,跟苦行僧比起來也不見得遜色。他的飲食非常簡單,每天只吃一頓,而且食譜沒有大魚大肉,只是些豆羹粗飯而已。梁武帝平時穿麻布衣服,一頂帽子要戴三年,一床被子要蓋兩年,從50歲以後就不再跟后妃們同房。梁武帝自己禁慾,後宮的嬪妃也跟著過節儉的日子,從貴妃以下,都身著短衣,裙子的後襬不能拖地。梁武帝不飲酒,不聽音樂,甚至不到宗廟祭祀。他又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學,著有《涅萃》、《大品》、《淨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多才多藝的皇帝,不愛美女,更愛出家,一生信佛,卻昏庸誤國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昏庸誤國

佛教有禁止殺生的規矩,梁武帝一絲不苟地遵行。他整天吃素,下詔宗廟祭祀不用牲畜,可是也不能讓祖先及天地神靈發怒,於是就用面做成牛、羊等牲畜的形狀,暫且作為替代品。梁武帝之所以不穿絲綢做的衣服,也是因為取絲抽繭會殺死眾多蠶的生命。皇帝提倡佛教,朝中的王公大臣從風而動,他們也建造佛寺,有的乾脆施捨出自己的住宅做佛寺,或者給佛寺大筆大筆地捐錢做功德。南朝的佛教到梁武帝時臻於鼎盛,據說當時僅僅建康城內外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達10萬餘人。

多才多藝的皇帝,不愛美女,更愛出家,一生信佛,卻昏庸誤國

圖片來自於網絡,

這些佛寺的興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而朝廷通過各種苛捐雜稅把財政危機轉嫁到老百姓身上,百姓不堪盤剝,怨聲載道。寺院建成之後必然要豢養大批僧尼,進一步侵奪國家財政收入,導致寺院經濟膨脹,而國家財力衰減,這無疑嚴重動搖了梁朝的根本,加速了梁朝的衰落。天監初年勵精圖治辛苦建立的欣欣向榮之氣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日趨混亂的朝綱和動盪不安的社會局勢。而此時忙於事佛的皇帝菩薩卻絲毫沒有感覺到亡國的危機正步步逼近。梁武帝晚年政治判斷力下降,接納了東魏大將侯景的投降,不料侯景發動叛亂,於太清三年(549)三月攻進建康。梁武帝被囚禁,憂憤飢病而死,終年8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